第175頁(第1/2 頁)
老穆、老李幾個互相看看,最後老李站了出來,「屬下等覺得這個法子甚好,就是,萬一有人到時不從又當如何?」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同州這地方,這樣的人可不少,到時候米糧炭火人家吃了用了來年卻不認帳又當如何?難道他們還能把人打死?
「這確實是個問題,那依你,該如何解決呢?你們也都說說自己的看法,一人計短三人計長,咱們多商量商量。」
眾人點頭,一開始大家還有些放不開,後來見即便是說錯了,張澤軒也不會苛責,一個個膽子便放開了,話也多了起來。這個說可以先考察其人品,人品過關再借;那個道要麼找個人做擔保,有了擔保,即便這個不還,還可以去找保人;還有的乾脆說,若是敢吃了用了不還也不願意做工,就給抓牢裡關起來……
「大人?您看?」
「讓人擔保可以,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保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保人,這裡面問題還是不少。」而且還要考慮實際操作過程中,程式不能太複雜,要不然實際操作起來太麻煩。
眾人紛紛點頭,確實是這樣。
「這樣,就分兩類,能找到合適保人的,就找合適保人,找不到的也沒關係,不過都需要簽訂一份契約,契約上寫明是要以工代還,還是第二年還米糧炭火亦或是用銀錢償還,定一個最後期限,若是規定期限內沒有還,便強制讓他們以工代還,且還要多做一些工,以免有人抱著投機心理。眾位覺得如何?」
「可以」
「那就這麼施行下去吧,咱們先做,若是中間遇到一些什麼問題,再想辦法解決。」
有張澤軒這個通判牽頭,老穆、老李他們跟著奔走,底下人辦事效率還挺高,很快正式的榜文就貼到了同州城各處的公示榜上。
為了更快讓更多人更快更清楚瞭解這一項政策措施,張澤軒還親自培訓了一幫衙役,讓他們在榜文處解說,並召集了各村各里的村長、里正,親自向他們說明這一政策措施。每天忙的水都喝不上一口,如此忙活了半個月,這事才算是深入民心了。
與此同時,老穆也憑藉著恩威並施並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同州城最大的米鋪、燒火鋪用差不多七成的價格購進了第一批米糧炭火。同州城包括醉仙樓在內的幾個商戶也已經掌握了蔬菜大棚的關鍵技術,不顧如今天寒地凍,弄出了幾個蔬菜大棚。
「還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一個風雪飄搖的午後,張澤軒一邊讀著京城來的家書,一邊感慨。
嚴重方捋著鬍子輕笑,「要不怎麼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呢?」不過,這樣也好,這北地冬日長,現下才十一月,到明年三四月份,這大棚蔬菜還能種出來好幾茬呢,正好也讓他們先嘗嘗甜頭,有了甜頭,才有動力。
說完這個,嚴重方又提起另外一件事,「這一場雪下來,到衙門來申請代工糧跟炭火的怕是要多上不少,要不要在衙門口專門弄個棚子?」
「棚子確實要搭一個,不過是給來申請的人有個呆著的地方,辦事的地方我想著把衙門前緣左廂房那邊騰出一間來專門做這個。負責的人我也想好了,就讓學程負責,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行」楊學程做事細心周密,且很有耐心,又善於溝通,確實適合做這個。
次日,果然衙門口開始有人過來打聽代工米糧、炭火的事情。
聽說如果不能按期還,會被強制以工代還,還會有懲罰,很多人都有些猶豫。
楊學程也不急,只耐心將政策內容給他們說清楚,至於最後要不要簽這份協議,就不管了。畢竟他們弄這麼個政策本身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窮苦人在這個冬天活下來,這些人既然猶豫就說明家裡還沒到揭不開鍋的份上,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