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大國策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大戰略 > 第51部分

第51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1984,我在公牛隊當老闆斬神:纓子請自重,你別亂來呀!傳說時代我太想重生了武道登神大一實習,你跑去749收容怪物撿到瘋批反派,我偷霸總錢養你國運領主:領地1秒漲1兵網遊之近戰弓箭手電競風運起,賽場初亮劍始於顏值,陷於溫柔!【人外】開局竊取淬毒天賦,我的毒能弒神吊車尾我,竟成了求生遊戲的大佬無止的界限開局獲得暴擊系統誰敢跟我比物資一上場就五殺!你管這叫新人?NBA瘋狂控衛的逆襲穿上天使女裝,我被魔女看上了!別問,雙A才是真絕色NBA:從神級簽到系統開始無敵

僅僅停留在愛自己的親人上面,《郭店楚簡》中說:“親而篤之,愛也;愛父,其繼之愛人,仁也。”對自己親人愛到極點,那也只能叫“愛”;愛自己的父親,擴大到愛別人,這才叫作“仁”。又說:“孝之放,愛天下之民。”對父母的孝順要放大到愛護天下的老百姓。不過愛自己的親人無論如何是愛別人的基礎,“愛親則方其愛人”。這就是說,孔子儒家的“仁學”要由“親親”擴大到“仁民”。也就是說,要“推己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作“仁”。作到“推己及人”並不容易,必須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實現“仁”的準則。(朱熹四書集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如果把“仁”推廣到社會(全人類社會),這就是孔子說的:“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其由人乎?”古來曾把“克己”(克服私慾)和“復禮”(復興禮制)解釋為平行的兩個方面,我認為這不是對“克己復禮”的好的解釋。所謂有“克己復禮曰仁”是說只有在“克己”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作“仁”。費孝通先生對此有一解釋,他說:“克己才能復禮,復禮是進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條件。揚己和克己也許正是東西方文化的差別的一個關鍵。”我認為這話很有道理。一個人要進入社會,必須對自己有個要求,例如說要求自己應該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你才可以遵守社會的規範(禮);而成為社會的人;一個國家也一樣,你必須對自己有個遵守世界的“公約”和“公理”的要求,這樣世界公約、公理才得以維護。費先生認為,中國文化主張“克己”,對於人與人之間相處較好;而西方文化主張“揚己”,把自己抬高到別人、別國之上,這怎麼能不發生衝突和戰爭呢?朱熹對“克己復禮曰仁”的解釋說:“克,勝也。己,謂一身之私慾也。復,反也。禮,天理之節文也。”這就是說,要克服自己的私慾,以使之做人行事能符合禮儀制度規範。“仁”是人所具有的內在品德(“愛生於性”);就社會生活說,“禮”是規範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制度,它的作用是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之和諧相處,“禮之用,和為貴”。要人遵守禮儀制度必須是出於其內在的“愛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係,孔子也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沒有仁愛之心的禮樂那是虛偽的,是為了騙人的。所以孔子認為,人們如果有了追求“仁”的自覺要求,並把這種“仁愛之心”按照一定的規範實現於日常社會之中,這樣社會就會和諧安寧了,“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種把追求“仁”的信念實踐於日常實際生活之中,就是《中庸》所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極高明”要求追求人生上的最高原則,即“仁”的理想;“道中庸”要求人們按照規則把“仁愛”精神實現於日常生活之中(“中庸”,用中的意思),“極高明”和“道中庸”不能分為兩截,這就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內聖外王之道”。我們今天要求建設“和諧社會”,孔子的這些話無疑對我們有重要的價值。《論語》中講了許多“仁”的道理,但沒有出現“仁政”這兩字,但是他說“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泛愛眾”、“舉賢才”、“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等等都是講的“仁政”。“仁政”在《孟子》一書中講得很多,意義也很廣泛,其中有些雖已不適合今日人類社會的要求,但其中也許有兩點很重要,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世界和平仍然有重要意義。一是孟子認為“行仁政”就要使民有恆產,他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孟子的意思是說:對民的道理是,要使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穩固產業,他才能有一定的道德觀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墨蛇狂情最終逆轉(老炮兒同人)老炮兒之相遇這件事(網王&sd)為誰而來--我的王子首富的我勇攀科技樹只為機械飛昇親愛,我想對你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