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公民協商:實踐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層*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各種形式的公民協商開始萌芽,並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儘管目前的這些探索和實踐都還不成熟,但其積極的取向還是值得肯定和弘揚的。政治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激進的,一種是漸進的。激進的政治發展追求一步到位,其形式往往是革命性的替代;漸進的政治發展追求逐步到位,其形式是日積月累。基層*,一方面來自體制釋放的空間,另一方面來自社會的成長,不論在什麼條件下,它要發展,要走向成熟,只有一條路可走,即日積月累、逐步到位。所以,對於基層*發展來說,對於任何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都應予以珍惜、愛護,使其能夠不斷累積,潤物細無聲般地影響著*政治建設和發展,斷不可因其不成熟或形式化而貿然棄之,不斷另起爐灶。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和不斷積累,應該是公民協商在中國成長的合理路徑。到目前為止,公民協商在中國已形成這樣一些機制和形式: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公民協商與中國基層民主發展(6)
第一,決策性公民協商。從基層自治來看,決策性公民協商主要透過有關法律規定的會議制度來實現。如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居民會議、居民代表會議以及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由於這些會議都是基層自治中的權力組織,直接負責基層社會或基層單位的具體事務,所以,決策性公民協商有直接*性質,而且協商所形成的決定往往具有直接的社會效應。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有1/5以上的18週歲以上的居民、1/5以上的戶或者1/3以上的居民小組提議,應當召集居民會議。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居民委員會必須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與居民會議制度相比,村民會議制度對提交村民會議討論的事項的規定比較具體,主要有:(1)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2)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準;(3)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4)村辦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籌集方案;(5)村集體經濟專案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6)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7)宅基地的使用方案;(8)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是企事業單位“實行*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因而,有關職工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所形成的法律,都會要求企事業單位所作出的具體規定必須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討論透過。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就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透過。”由於有法律規定和具體的制度安排,所以,這種決策性公民協商有效執行的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公民的維權意識和參與意識;二是基層政府和各類自治組織的*觀念和法律意識。在實踐中,這種制度化的決策性公民協商往往不是制度化地執行,在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執行的情況差別很大。決策性公民協商是基層*執行的重要機制,所以,公民協商要在基層*實踐中得到充分發展,最首要的就是要把決策性公民協商制度化地執行起來,真正成為決定基層自治事務的核心機制。
第二,聽證性公民協商。這種協商就是政府在基層社會舉辦的各種聽證會。聽證會必然與決策有關。但是,如果聽證會是關於基層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這種聽證會還是應該屬於決策性公民協商。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