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北斗死,南斗生(第1/2 頁)
第150章 北斗死,南斗生
北德克薩斯大學教授和卡格雷大學教授系統論述了醫學課程模式,將醫學課程模式劃分為5種:以帶徒培訓為基礎的課程模式;以學科為基礎的課程模式;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課程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課程模式;以臨床表現為基礎的課程模式。
吳末生在2006年提出,要打破學科界限,將課程有機整合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情,在一定範圍內按器官系統或以問題為基礎設計課程體系,將功能性相近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改變目前教育課程設定較為單一的現狀。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的趙慧也在2008年提到,美國加州大學的醫學教育課程安排中,十分注重課程的交叉融合,以及大比例的醫德教育和小組討論教學方法。而反觀我國醫學院校的傳統以學科為基礎的課程模式,各學科相對獨立,對於相互交叉的內容,有效利用5年學習時間,製造多一點的臨床實踐時間,課程整合改革是必須的。
教育部、衛生部發布的明確要求醫學院校應積極開展縱向或(和)橫向綜合的課程改革,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在我國政府有關檔案中指出建立在生物醫學模式下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應用了一百餘年,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醫學生培養的要求。故此,尋找一種更有效、更適應我國國情的醫學教育課程體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在檢視眾多文獻後發現,方法是未來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趨勢。早在愛丁堡世界衛生醫學教育峰會上便推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綜合型課程教學模式,使醫學生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和理解一個器官與系統的關係,形成醫學整體觀。教授指出目前美國醫學教育的趨勢為塑造解剖科學教育,同時他提出課程開發整合時需要注意的原則,即必須有配套的整合教材,師資力量與合適的授課學生。整合課程體系在國外的生命力較強,因為更符合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需求,高社會福利保障下,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健康的關注度更高。
那麼針對我國的特殊國情,先後有大學進行了實驗性改革。大連醫科大學依據借鑑國內外醫學教育改革經驗,設定13個課程模組,將系統知識和醫學人文課程進行整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國家醫學考試中心、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主辦的。
整合課程體系下的臨床醫學多元化教學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以適應我國國情和醫學教育發展趨勢。臨床醫學教學內容按所屬器官系統與基礎學科及相關臨床學科同步進行,開展多元化教學,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與培養醫學生的整體臨床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醫學知識體系。但是在整合課程體系下。
除此之外,現代醫學技術注重學科間的知識整合,而傳授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具備更多學科專業知識。
美國西餘大學醫學院開展了以“器官系統為基礎”——即以單一器官系統為切入點,由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綜合性講課的課程模式改革。由於制定的改革計劃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該校又回到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採用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後,一些創新性大學也採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包括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大學,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大學,德國的不萊梅大學,瑞典的林雪平大學,丹麥的羅斯基勒大學和奧爾堡大學。
英國的全國醫學總會在發表了,指出要把本科醫學教育轉變為能夠培養出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的稱職醫生的教育體系,這就要求在醫學教育中提供學生深入探討研究興趣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進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