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雪書還沒反應過來,只說:&ldo;京城的蘿蔔沒有金陵的好吃,還有鍋蓋面,京城的澆頭我真是吃不慣。&rdo;
虞冷月大聲笑,&ldo;怎麼就惦記著吃的。&rdo;
雪書羞赧道:&ldo;你我都在京城,別的還有什麼可惦記的?&rdo;
虞冷月沉默片刻,才繼續笑道:&ldo;也是,還是咱們金陵的大蘿蔔好吃。&rdo;
金陵人喜吃蘿蔔,且金陵蘿蔔的個頭都特別大,水靈靈的。
不似京城這邊的都是小蘿蔔。
京杭大運河上雖說什麼都能運來,但金陵的大蘿蔔卻少見。
別說是雪書,就是吃慣了虞冷月,也有些想念。
虞冷月洗了手,把廚房的事情交給雪書,自己到前院去列單子了。
雪書大抵也明白過來,那送紙、顏料的人是誰了。
虞冷月自己在紙上寫了些想要的東西。
恰好海巖過來買東西,她就一併遞過去了。
海巖將東西拿回周家給了周臨淵。
周臨淵攤開紙張一看:金陵大蘿蔔、棲霞寺外陳記鍋蓋面和澆頭、善金齋的頭油步搖簪釵。
&ldo;……&rdo;
禁不住嘴角抽了抽。
真俗。
周臨淵重新謄寫一遍,讓海巖送去了孫閣老胡同的周家,給周臨先。
周臨先興致勃勃,十分好奇堂哥會送什麼給小娘子。
結果看到&ldo;金陵大蘿蔔&rdo;時,眼皮子直跳。
他跑這一趟,路費就不知道比大蘿蔔要貴出多少。
堂哥就送人這個?
周臨先帶著這份金陵大蘿蔔的貨單,坐船出發去金陵老家。
七月接近尾聲。
炎熱的夏季也過去了一大半。
三必茶鋪終於賺夠了稅錢,虞冷月和雪書一起去衙門裡繳了賦稅,從衙門裡出來時,渾身一鬆。
兩人對視一眼,很快就笑開了。
雖說還有十月的鋪租壓在頭上,可到底是了結了一樁大事。
&ldo;去街上買點兒東西回去吧,粗鹽沒有了,姜也沒了。&rdo;
雪書撥著掌心裡的碎銀子,低頭說。
虞冷月也有花銀子的慾望,從荷包裡摸出個大的‐‐其實也不大,只有指頭大小而已,還不知純不純,稱出來能有多重。
她嘀咕說:&ldo;是該買點東西了。&rdo;
之前&ldo;顧則言&rdo;送她那麼多東西,雖說原不是她有意要的,到底是收了人家的好處,總要回報一些。
若說等價回報,未免有些刻意端著了些。
她本是市井裡的普通百姓,沒有揮灑金銀的本事,不必強出頭。
兩人挽手去街上逛了大半天。
除了家裡缺用的東西,雪書還買了小半框的蔥、姜,買了今年朝廷在六月間頒布的曆書。
虞冷月則主要是買些為中秋佳節做準備的東西。
回三必茶鋪的路上,恰遇衙役在街上&ldo;宣諭&rdo;。
每年每月朝廷都會派衙役到街上提醒百姓們,每個月該幹什麼,譬如六月要納賦稅,八月農忙要收割,九月秋收結束,有了盈餘不要胡亂花費,存糧存錢……
算是一種給百姓的警醒。
只不過到了時下,原先嚴肅的&ldo;宣諭&rdo;已然淪為一種形式。2
念官諭的衙役搖頭晃腦,彷彿要睡著一般。
底下聽諭的百姓,要不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