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科舉結果(第1/2 頁)
但此時已經是冬季,具體成效還得等明年見分曉。
不過隨著討論聲越來越多,這件事已經有直達天聽的意味,開始有人一層層上報。
可這件事的熱度,很快被另外一件事給搶走了。
而且是碾壓之勢的被搶走,除了那些種田討論者本身,在關注種田提高三成這件事情外。
其他人都去圍觀另外一件事了。
那就是科舉結束了,狀元新鮮出爐。
那一天皇城內禁軍護送,舉子們身穿錦衣,騎著高頭大馬,一個個滿面笑容,不論以前他們是什麼家庭情況,以後都能平步青雲,高官厚祿。
騎著白馬,轉遍皇城,風光無限。
到何地,都有皇城百姓的呼喚雀躍,鮮花鋪地,為他們慶祝。
第一屆大易科舉狀元:牧南平,二十五歲,出自於白馬書院。
隨著牧南平一朝成名。
他的背景資料,被相關人士透露出來:七歲進學堂,聰明早慧,十二歲進白馬書院,被白馬書院當代院長收為親傳,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
沒想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牧南平為人低調,謙遜有理。
直到易朝宣佈開科舉時,牧南平帶著十幾個書生一同從坤州一路連考,三月鄉試,五月縣試,七月府試,九月郡試,十二月殿試。
多個考試,他都以勢如破竹的姿態,毫不停留,直衝狀元。
這第一屆科舉,舉行的非常倉促,一年時間把應該分成三年舉行的科舉,給來了一遍。
也是因為厚積薄發,無數讀書人太想進步,卻無門路,三年對他們太過久遠,他們實在是忍不住。
於是在他們無數次主動請求之後,伏易御筆一批,才把第一屆原本預計三年的考試時間,改成一年的。
易皇英明的名頭已經在這次批改以後,在民間廣為流傳了。
說來有趣。
不少自命不凡的讀書人報名後,連鄉試都沒過,被鄉里人譏諷的抬不起頭。
甚至有的人,報了名,考試的時候卻連去都不敢去。
但沒人會討論他們。
大家議論的物件,都變成了那些能在這困難重重的題目上,依舊連連過關的人抱有好奇的態度。
當牧南平考上狀元,被封從一品,賞萬金,任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的時候。
得知訊息的人都眼紅的,如同被打了一針雞血似的。
被刺激了的他們,開始物理意義上的鞭策,自家的孩子好好讀書,以後也去科舉,當官,光宗耀祖。
這次力度,遠比上一次朝廷釋出獎勵的時候還要大的多。
上次獎勵雖然公佈了出來,但是這獎勵,猶如空中閣樓,水中之月。
人群雖然被激勵,也只是三分鐘熱度。
過了那一陣激動的情緒,就穩定了下來。
但現在,真的有人把這水中之月給撈了起來,這還了得,一品大員啊,封疆大吏了,這是官嗎?
這是錢啊,這是階級的改變啊。
外加三千年後重開科舉,第一屆狀元,這份殊榮。
哪怕牧南平今生什麼也不做,也能青史留名了。
說不準許多皇帝名聲都沒他大。
那段時間李青三回家的路上,都能聽到不少訓斥孩子別玩物喪志,少打卡牌,多看書的聲音。
剛從桌遊店走出來的李青三,又聽到了興業街一家糧油店老闆在說教著自家十二歲的兒子。
教訓著兒子別整天光知道玩,多看看書,你瞧瞧別人,誰家那小誰,你再看看你,像話嗎,像話嗎,像話嗎?
李青三為這十二歲的小朋友默哀兩秒,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