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4 頁)
張歆心裡還是把婆婆當老闆,如今不但是她在酒樓董事長,還能干涉她一家子私生活,更是不敢怠慢,仔細分說。
一番長談,雙方都獲益匪淺。觀念不同,立場有異,婆媳倆個思維和性格卻有相似之處,加上張歆措辭小心,言辭婉轉,她解釋和想法,基本能為董氏接受。求同存異,溝通理解,雙方都覺得輕鬆不少。
婆媳兩個分歧最大還在用人。董氏是這時代大家主母,最信任還是家生子。張歆是幾百年後靈魂,更願意僱用自由民。好在婆媳兩個對問題思考方法相似,經過一番利弊比較,達成統一意見。技術骨幹還是從家生子裡挑選可塑人才,加以培養,或者買入新人,總之要握著對方身家性命,才便於掌控。關係不大輔助人員,大可多僱自由民,免得要管一堆人生老病死結婚生子。
新生意初期投入不大,張歆和程啟私房前夠應付,就不需要家裡出錢了。將來,有望做大,需要追加投資時,再說。
董氏察覺什麼,也不說破,點頭贊同,又試探地要讓張歆管家。
張歆笑著推掉:&ldo;管好一個家不容易。我看弟妹做得很好。我在外面長大,到現在還理不清本地規矩,沒得鬧出笑話。娘還是讓我些我能做好事吧。&rdo;
張歆離開後,董氏陷入思考。這一下,不擔心張氏心不向著阿啟了。阿啟這麼捧在心口護著捂著,就是塊石頭,也會暖起來,何況是個經歷過人間冷暖聰慧女子。這是好事,卻也可能孕育著新問題。
當初,她以程四偏愛庶子,無故責打嫡子為由,逼著程四將程啟程放財產分割出來。其時,兩個孩子都小,程四交出來資產,說是一人一份,都在董氏手上,至今也沒有真分開。
這些年,經營得法,出息不錯,母子幾個又不愛奢華浪費,應付日常開支,尚有結餘,都被董氏買了田地,所值增長了一倍多。然而這部分,比起出海貿易所得還是小頭。
自從程啟接手兩艘船,跑起生意,程四在旁指點,卻已不分收成。船是董氏,所得二成歸她,其餘程啟與程放平分。
需要妥協讓利時候,程啟拿出來讓是自己那四分利,該給母親弟弟,一分不少。這些年,程啟辛苦跑腿,出生入死,親歷親為,給自己掙錢,遠不如給弟弟掙錢多。其中種種,程放知道,卻未必知道清楚詳盡。
程啟是大哥,主動這麼做,讓她做母親很欣慰。程啟一直沒有家室,似乎也沒什麼不妥。她手上還有一大筆資財,將來要分給兄弟兩個,到時候總不會讓程啟吃虧。
可如今,程啟娶了妻子,還是個很有能力妻子,事情變得不一樣。
董氏瞭解長媳性子,不愛佔便宜,也不肯吃虧。她若還沒把阿啟放進心裡,不會關心阿啟財政。可一旦有了夫妻一體意識,她就會關心阿啟各個方面,不會喜歡自己男人被人&ldo;佔便宜&rdo;。
阿啟給她講將跑船貿易,多半被她聽出了些什麼。她自持身份,不會貿然干涉,可已經打定主意新開生意不讓人分去一杯羹。芥蒂已生,即使不說出來,行為中也會帶出來,長期下去,必會影響兄弟感情。
阿啟心眼憨實,能娶到個真心對他好精明妻子,是好事。董氏不怪罪張歆私心,她自己當初也是這樣過來。
程老太爺臨終前給兒子們分家。除了庶出老三分了出去,其餘三個只在名義上分開財產,實際上都抓在老夫人手上。老夫人喜團圓,好抓權。三兄弟住在一個大院,吃在一口鍋,從同一個帳房支錢花。
分家前,程四做生意從公中拿了本錢,所得也盡歸公中。分家時,大房長子長孫,有功名,有官職,二房該承繼叔叔那份,四房媳婦嫁妝多,又會做生意,分來分去,四房分得最少。董氏不痛快。
大房出仕做官,一無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