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2/3 頁)
海中,七分留岸陸。地勢險峻,葛雲飛在此設炮十餘門。土城、竹山門以北的曉峰嶺為定海制高點,亦由重兵把守。
欽差大臣、兩江總督裕謙贊:土城、竹山門、曉峰嶺三點相靠互為犄角。此固若金湯,逆夷膽敢來犯,定使其片帆不留。
葛雲飛查漏補缺,冀求曉峰嶺上築炮臺、竹山門下塞江路。
裕謙道:此徒糜餉。
雲飛請借三年俸祿,自費塞築。
裕謙怒曰:挾我也!
葛雲飛道:英攻廈門,不日即抵定海,土城兵少炮單、曉峰嶺背面負海且有間道,務必再增炮、船。
裕謙道:前戰,我師船轉瞬即毀,此事禁議;只許岸上殺敵,不許出海作戰,定海所有師船,速即押往鎮海。
1841年9月26日,璞鼎查率艦抵達定海,適逢颱風暴雨,無法進攻。10月1日,風停雨歇,英軍分三路,一路攻土城,牽制定海總兵葛雲飛部。一路攻竹山門。第三路繞過土城、竹山門迂迴登陸,主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駐守的曉峰嶺。
王錫朋指揮兵士,頑強抵抗,打退英軍八次進攻。戰至最後,槍管紅透,無法再擊,抽刀肉搏,血戰至死。
英佔曉峰嶺,居高臨下,強攻竹山門,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兩面受敵,力拒二時,中彈身亡。
王、鄭二總兵死,葛雲飛知危局難救,遂將印信交付隨從,道:“此我盡忠時,家有老母八十矣,知某死,淚眼欲枯,當為某百計慰之,轉飭兒輩力圖奮勉,繼乃父未競之志。”
英人逼近,雲飛抱四千斤炮還擊,炮紅效失,雲飛揮刀戮敵數人,自亦負傷四十多處,忽一彈中左眼,又一刀劈向面,雲飛跌落土城,以身殉國。
10月9日,英軍再攻鎮海,炮轟金雞山、招寶山,中午時分,攻克南北二山炮臺,英軍登陸,攻擊鎮海縣城。
浙江提督餘步雲臨陣退逃,清兵潰,欽察大臣裕謙城頭鳴炮亦不能止。裕謙茫然下城牆,行至文廟望闕叩拜,跳入泮池。屬下救起,又強行吞金,隔一日,裕謙雲世。
英軍佔得鎮海,再撲寧波,餘步雲立足未穩,偕知府鄧廷彩遁逃上虞。英軍兵不血刃佔領寧波。
三地連失,浙江巡撫劉韻珂不敢怠慢,急令布政使鄭祖琛扼守曹娥江,拱衛紹、杭。又令總兵李廷楊、按察使蔣文慶、道員鹿澤良三人合力守紹興。再厄守具、清內奸,並招撫河匪十麻子,陳兵兩萬於杭州。
定海、鎮海、寧波失,道光帝震怒,急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楊威將軍,侍郎文蔚、副都統特依順為參贊大臣,調集贛、鄂、皖、豫、川、陝、甘七省兵力,即刻赴浙。
軍機大臣穆彰阿奏請琦善戴罪效力,奕經卻之。
11月16日,奕經進抵蘇州,侑以管絃、圍爐擁酒;其下官員更是“索供應、徵歌舞、縱樗蒲、攬威福”。
奕經道:“吾皇諭於江浙適中之地安營鑄炮籌糧,吾以為,蘇州正好。諸君暫可行歡,待七省大軍齊聚,儘可依賴天威,一戰而勝。”
璞鼎查佔領寧波,又相繼攻佔餘姚、慈溪、奉化,苦於兵力不足,復退守寧波。璞鼎查多次致信劉韻珂、餘步雲,希重開談判。奕經不至,劉、餘不敢輕許。
璞鼎查謂巴加、郭富道:“兵少物缺,暫取守勢。吾自返粵,籌艦募兵。”
璞鼎查途經臺灣海峽,新任閩浙總督怡良懼,屢命臺灣兵備道姚瑩釋放被俘英軍,藉以示好。
姚瑩道:“夷性畏強欺弱,我擒其人,久而不殺,是明示之弱也。兩軍對仗,勢必交鋒,非我殺賊,即賊殺我,乃先存思彼報復之念,何以鼓勵士氣!”
臺灣總兵達洪阿亦為督計殊不可行。
臺防嚴密,璞鼎查無從下手,遂令人收買細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