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重返夷陵(第2/3 頁)
再往東,便是當年的夷陵戰場。
周默一路經過秭歸,夷陵,猇亭,夷道,只見兩岸草木茂盛,漁船絡繹不絕,田裡農人辛勤勞作,人們安居樂業,一派祥和。
僅僅一年過去,已經看不出什麼戰爭遺留下來的痕跡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如此,人也一樣。
同時也可以看出,吳荊州牧陸議的治理能力,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更讓周默讚歎的,是東吳的軍事。
沿途路過的每一座城池、要塞、水軍塢堡,城牆都修建的又高又固,從牆頭石磚新砌的痕跡來看,這些工事都是在近些年完成的。
城頭軍旗飄蕩,甲士林立,軍容整肅,威風凜凜。
這種國運昌盛,氣勢如虹的氣象,當年劉備漢中稱王之時,於蜀中也能看到。
現在嘛,唉,不提也罷。
就連鄧芝看見,都心生羨慕,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東吳鼠輩,怎能有如此整肅之軍容,定是那陸議知道我漢使路過此地,故意安排給我等來看的。”
對於鄧芝的評價,周默不置可否,無論這是不是陸議安排的表演,他心裡都清楚,這幾年的東吳,的確已是今非昔比。
雖然嘴上天天說著東吳群鼠,但你要真把此時的東吳君臣當成一群鼠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年裡,東吳連續打贏了數次關鍵戰役,收服了交州,吞併了荊州,又擋住了曹魏的大軍,國中陸續湧現出陸議、朱然這樣的國家棟梁之才以及孫桓、朱桓等優秀的年輕將領。
太子孫登也漸漸長大,他品格貴重,賢名遠播,東宮的年輕臣僚如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皆為當世之俊秀賢才。
這些優秀的年輕人,給人以希望的力量,預示著東吳的未來,定是一片光明。
不久前,孫權又於鄂州築武昌新城,從公安遷都武昌,扼守江水中游,志在天下。
整個東吳都為之氣象一新,士氣高漲。
眼下的東吳,正處於孫氏和江東大族合作的蜜月期,國運的上升期。國力日漸強盛,控制了三峽以東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整個南中國大陸和東南沿海地區。
自孫策興平二年東渡長江奠定基業,三十年以來,東吳之版圖還從未有今日之廣闊。
這樣的東吳,天下又有何人膽敢小覷?
……
船隊繼續東行,路過江陵,終於才看到了一絲殘破的跡象。曹軍圍城半年,退軍未久,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放眼望去,田野里長滿了野草,無人耕作,今年此地的莊稼算是徹底的荒了。
大江折而向南,再行數十里,便到達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公安縣。
公安最早是劉備的駐地,這地名也是劉備取的,公安的公字,指的就是劉備本人,公安的涵義,大致就是說,我劉備飄零半生,寄人籬下,一直沒有家,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把家安在這兒了,希望這個地方能夠帶給我安全感。
後來劉備入蜀,公安成為關羽的駐地。呂蒙偷襲南郡得手之後,孫權為鞏固荊州的統治,也在此地常駐數年。
如今,這裡的一把手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官居東吳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諸葛瑾不善治軍,屢戰屢敗,卻能不停升官,其官爵之高,放眼東吳,也僅在陸議一人之下,實乃東吳官場的一朵奇葩。
沒辦法,孫權對諸葛瑾,實在太寵愛了。
那絕對是真愛,遠超其他臣僚,連陸議都比不上。
陸議頂多算蚊子血,愛恨交織,卻又不得不用,只有諸葛瑾,才是孫權心頭的硃砂痣。
當年劉備大軍東來,東吳舉朝皆懼,有人向孫權舉報,說諸葛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