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事必躬親的丞相(第1/3 頁)
大行皇帝小殮,大殮,一應事務千頭萬緒,禮儀規矩極為繁複,但在諸葛亮的親自坐鎮安排之下,一切都是忙中有序,有條不紊。
諸葛亮親自齋戒沐浴,占卜了良辰吉日,定於七日後的辰時,於永安宮宣德殿行啟靈禮。梁王、魯王服斬衰,於殿前奠酒舉哀。
禮畢,諸葛亮下令,將梓宮請出宣德殿。
皇帝之梓宮,棺槨數層,環環相扣,所謂黃腸題湊,如同一間小房屋一般龐大,又是深山良材所制,重量自是極為沉重,因此需由一百二十八名親兵來抬棺。
然後,諸葛亮引領劉永、劉理二王到永安宮大門前恭候,等梓宮經過,率領李嚴、趙雲、周默為首的諸文武大臣,跪送大行皇帝上路。
一干重臣中,除李嚴留鎮永安,其他人均一路護送,奉梓宮回成都。
沿途需要經過的各水路陸路,亦在諸葛亮的安排之下,提前進行了修繕,疏浚航道,平整坑窪道路。
故一路順風順水,十餘日後,便抵達了成都南郊。
成都各級留守官員,早已得到諸葛亮的書信安排,在王連、楊洪的引領下,以皇太子劉禪為首,出城數十里,於廣都縣行在接駕。
浩浩蕩蕩的官員隊伍,分列兩排,披麻戴孝,嚎啕哭泣,如喪考妣,場面極為壯觀。
秋八月,劉備葬惠陵,諡曰昭烈皇帝。劉禪生母甘夫人早亡,諡昭烈皇后,亦遷葬歸蜀,與劉備同穴合葬。
十七歲的劉禪襲位於成都,改元建興,大赦天下。尊皇后吳氏為皇太后,立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太子妃張氏為皇后。
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封中護軍李嚴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督永安事。
趙雲、周默、劉琰等亦為都鄉侯。
王連、魏延、吳懿等皆封都亭侯。
楊洪、黃元、傅肜、程畿、廖化等皆封關內侯。
董允、費禕、霍弋等一干年輕的東宮臣僚,亦隨著劉禪登基,加官為侍中、侍郎。
其餘一應大小官員,亦皆有封賞。
其中,廖化自秭歸失守,中箭落水之後,眾人皆以為他已經殉職。
沒想到他落水之後,竟奇蹟般地被當地一戶漁民所救。
在好心漁家的悉心照料之下,廖化休養數月,傷勢漸漸痊癒,便隱姓埋名,喬裝為山裡獵戶,以躲避吳軍盤查,孤身一人西行千里歸蜀。
只可惜,歸蜀之時,恰逢劉備已經亡故,廖化悲痛欲絕,於劉備靈前嚎啕大哭,幾欲昏厥。
……
兩個月後,成都,尚書檯。
此時的尚書檯,裡裡外外一片忙碌。不僅公務比之前更加繁多,更有數十名匠人在大刀闊斧搞拆建裝修,準備就地改造為丞相府。
數月以來,周默整日陪在諸葛亮身邊,朝夕相處,協助處理公務,算是親眼見識了一回,什麼叫做事必躬親,什麼又叫做鞠躬盡瘁。
自從劉備病逝永安,迄今為止,諸葛亮每日除了睡覺,一睜眼就是工作,即便偶染風寒,也從未見他有一天表現出絲毫之懈怠。
就是睡覺,亦常常是在尚書檯公府,臨時和衣小憩,極少回家休息。經常連續數日如此,每日至多隻睡兩個時辰。
沒辦法,事情是在是太多了。
而自永安受劉備荷國託孤,諸葛亮深感自身責任之重大,幾乎每一項事情,他都放心不下,都要親自過問。
先是修建劉備的陵寢,劉禪的皇宮,祭祀兩漢先皇的太廟,以及丞相府等一應新設衙門和都江堰水利的修繕,每一項都是極為重要,又耗費巨大的大工程。
還有,自劉備薨後,除了漢嘉諸蠻四十餘部在旄牛部的帶領下,依舊歸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