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4 頁)
他嘆氣:&ldo;上官催促得緊,每每責備,下官苦啊。&rdo;
王鬥點頭:&ldo;兵燹過後,十室九空,田歸富戶,富者益富,貧者益貧,如此分化迴圈,軍民安能不苦?稅糧收不上來,你在這個位置上也是難辦,老張,我理解你。&rdo;
張貴聽了更加感激涕零,往日的下屬成為自己頂頭上司的尷尬,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他只想好好地抱住王斗的大腿,做出一番事業來,讓王鬥覺得器重他是個不錯的選擇。
王鬥看著眼前的大片田地無聲地嘆了口氣,從這些文人武將手中徵糧是不可能了,龐大的利益反撲,會將王鬥撕成粉碎。窺一斑可見全豹,經過王鬥這些天的調查,州城各地所有能撈取利益的地方,商業,礦業等,全部被豪強地主文人武將分割完畢,自己要使軍民富足,只有另闢蹊徑了。
韓朝跟隨王鬥日久,他自然明白眼前的情形,他道:&ldo;州城附近,應該還有大片的荒地吧,我們不從那些文人武將手中徵糧,參照舜鄉堡的老辦法,另外開墾荒地,分給那些沒有田地的軍戶百姓,應該可以開闢出一塊新的天地。&rdo;
張貴道:&ldo;韓朝兄弟,說得容易,要開墾荒地,需要多少錢糧?靠近水源的地方,可都有豪強佔據。在無河渠之地開墾農田,這投入就大了。&rdo;
在桑乾河與洋河邊上,當地的文人武將不願意拿出大批的錢糧來興修水利,對於灌溉不便的地方,他們其實也是大打灌井,投入太大時,他們也一樣選擇了放棄。對於普通的軍戶百姓來說,他們更是有心無力,其實大明一向鼓勵開墾荒地,只是墾來的荒地最終又被豪強侵佔,而且越來越沉重的稅役,又迫使他們放棄耕地,逃荒別處。
產出抵不過投入,造成的結果,就是保安州附近有大片的荒地閒置,卻是無人願意前去開墾。
兩河邊上,文人武將不願意拿出錢糧修葺水利,王鬥同樣也沒有興趣拿出錢糧來疏浚這些河渠,為這些收不上稅糧的田地作無用功。他道:&ldo;別無他法,只有開墾荒地一條路,投入雖大,只要熬過最初這一關,將來的事情就好辦了。&rdo;
王鬥估計,離河渠遠的地方開墾荒地,只有挖掘磚石深井,各種成本算上,需要二十多兩銀子,每井可以灌田二十餘畝,雖然王鬥可以想出種種辦法來節省財力,不過最終的投入還是非常大。
這時候,他分外想念後世那些紅薯,土豆等高產耐旱作物,可惜的是,這種高產作物要移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沒有適應當地地理氣候的相應良種,就算找到這些作物,勉強種植上去,產量也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大明崇禎年間,楊鶴、洪承疇、張彝憲等人治理陝西時,為了幹出成績,張彝憲曾在陝西當地強制推廣紅薯與白薯,結果卻是鬧出了民變。事實上,紅薯等高產作物一直到清時的乾隆年間,才在中國北方廣泛推廣。
王鬥估算今後幾十年內,那些的高產耐旱作物,自己都不用想了,不過從靖邊堡與舜鄉堡的經驗得知,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與規劃,讓軍民們安心屯種,解決軍民們的吃飯問題還不是難事。特別是保安州這個地方資源這麼豐富,好好經營,完全可以讓保安州成為宣府鎮的富饒之地。
王鬥後世曾為歷史教師,對明末歷史,山西,河北等地的地理研究極深,依王鬥對保安州地理的瞭解,這保安州,也就是後世的涿鹿縣,境內有可供開墾的耕地面積達五十多萬畝,其中大部分還是水澆地。從隆慶年開始,保安州還種起了水稻,人稱&ldo;千里桑乾,唯富涿鹿&rdo;。就算其中有幾萬畝田地被豪強所侵佔,餘下的田地開墾起來,完全可以解決軍民們的耕種需求。
不但如此,保安州境內還有大批的林地糙場,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