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人生的藝術在於王炸(第1/2 頁)
第一卷是貼經(完形填空)。
貼經是把經文貼去幾字,令其填補。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三場》:“天寶十三載,舉人問策外,更詩賦並雜文貼經為三場來自試也。”
墨義(聯絡上下文)
就是透過經文的上下句,或註疏中語出題。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所謂墨義者,每經問義十道,五道全寫疏,五道全寫注。”
因此科舉第一關的縣試,考察的是學子對經文的熟讀和背誦。
看似難度不大,卻著實考驗學子的基本功。
又因考取的名額有限,終究會有高低之別。
故而就算考生是完全的熟讀背誦經文,倘若是個人字跡潦草等方面不如旁人,亦是扣分的專案,也會導致自己科舉不中。
萬般高手皆從細節而始。
細節才是決定成敗勝負的關鍵。
看似趙寧卻只需要將空缺的內容工工整整、小心翼翼地書寫上去就算是答卷完畢,實則一些隱藏的考核專案,字跡風骨,以及其他不能言說的地方,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趙寧沉入心神,胸有成竹地張開雙眸,一氣呵成地便將經文按照楷書的字跡,工整有序地將其書寫上去後,又才看向了墨義的考核內容。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十之八九,主以論語為精要,間夾雜墨子等其他百家學派鉅子的文章。”
這些基本功,趙寧從來都不會太過擔憂,皆是基礎默寫的內容。
他腦海藏書何止破萬卷,萬卷藏書,莫說是應對縣試,便是金鑾對策,亦可從容應對。
當即,趙寧便是揮毫筆墨,一揮而就。
工整楷書,很快就在科舉經文上,頃刻而成。
第二卷是聖諭廣訓。
聖諭廣訓其實就是皇帝以個人名義頒佈出來的訓教話語,多以訓諭世人守法和應有的德行、道理,又因只有十六條又稱聖諭十六條,每條字數為七字,一共有一百一十二字。
這一關難度不大,但極端考驗一個人的人脈和關係。
聖人文章還可以借閱和通讀。
畢竟,聖人以教化天下為要,有教無類,著書傳播的範圍廣,印刷的書籍多。
但凡富貴之家都有此類藏書收集,用以教導家中子弟學業。
而皇帝頒佈的聖諭廣訓則是三緘其口的瑰寶,非親近之人不可傳授。
這等有門檻的學問,亦如第一卷考核要夾雜其他流派思想的問句一樣,皆為提升難度,為難人,作為科舉篩選之用。
畢竟,朝廷可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入朝為官,也支撐不起太過於龐大的官僚集團的開銷俸祿。
從科舉源頭上面限制錄取名額,便是要從根源上杜絕這樣的禍端。
趙寧只是略微一眼,就立刻知道答案。
下一刻,趙寧就在答卷上面寫就自己的答案。
至於最後一個專案,與前世的科舉又有不同之處。
這最終的大題目要由主考官親自頒佈,考驗的內容從詩詞歌賦裡面挑選其一,隨機抽選,要的就是出其不意。
三次出其不意,能夠從容應對的人物,必定是人才,科舉不想高中都難。
可若是沒有那隨機應變的本事,只怕就如那蒼顏白髮的老學生,垂垂老朽還要與那些十三四歲的孩童同場科舉,令人垂淚。
趙寧此刻端坐在桌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