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2/3 頁)
號,準確地說,是一個極其原始的文字,一個既古老而又使用至今,既深奧神秘而又人人會讀會寫的漢字,一個象形會意文字。&rdo;他點了一下滑鼠,幕牆上出現一個很大的符號‐‐鳥蟲書&ldo;蜀&rdo;字。
&ldo;這個字就是&l;蜀&r;!&rdo;
臺下終於無法保持平靜了,人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ldo;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象形的&l;目&r;字,而且極其寫實,&l;目&r;字中間的眼珠子縱出;&l;蜀&r;字的下半部分是一個象形的&l;蟲&r;字。造這個字的先民想要表達的就是:一個人,他的面部特徵是縱目,他叫蠶蟲。蠶蟲是這片土地的首領,或者說,他建立了&l;蜀&r;這個古國,他代表了&l;蜀&r;。再或者說,&l;蜀&r;字與這個人密切相關,或是因他而命名……這,非常符合漢字的造字規律,也符合遠古時期文字的符號意義。《說文》解釋&l;蜀&r;字是&l;葵中蟲也&r;。&l;葵&r;就是&l;桑&r;;&l;蟲&r;,也就是通常所說的&l;野蠶&r;。學界通常認為,蠶叢是將野蠶家養的第一人,也就是養蠶業的始祖。&rdo;
臺下有人靜默不語,似在思考史漢秋的說法有無漏洞;有人點頭頷首,露出讚許的微笑。那個長頭髮的男記者卻冷冷地問道:
&ldo;按照你的說法,蠶叢的ng是&l;鳥蟲&r;的&l;蟲&r;,可是我們知道,蠶叢的ng是&l;叢林&r;的&l;叢&r;,書上都這麼寫,包括李白的《蜀道難》。這怎麼解釋,史所長?&rdo;
史漢秋微微一笑,好象這個長發記者的提問很小兒科:&ldo;漢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演變發展的。ng字的問題,有兩種可能。一是,&l;蠶叢&r;本為&l;蠶蟲&r;,因為發音相近,後人逐漸寫成了&l;蠶叢&r;,最終以誤代正。&rdo;史漢秋邊說邊在筆記本上寫下&ldo;蟲&rdo;、&ldo;叢&rdo;二字,並將它們投影到幕牆上了。&ldo;二是有意為之。後人出於對&l;蠶叢&r;始祖的追崇和敬仰,故意避諱,避開那個不雅的&l;蟲&r;字,而以&l;叢&r;字代替。這也是古漢語&l;通假字&r;或&l;通借字&r;的原因之一。&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