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2/4 頁)
門口貼個公示,若一月之後苦主不曾來尋,就將這筆錢暫時發給縣衙差役們,補齊前幾個月的工食銀,餘下的留做縣衙的開支,大人意下如何?”
周家敲詐勒索的不止這麼多,但這五年,他們家那麼多人娶妻生子、修房建屋、喪葬治病等日常開支花了不少,如今就只剩這點了。
這筆錢都是敲詐的外鄉人的,很多苦主連全名都沒有留下,更別提籍貫和具體來歷,大部分都是找不到的,所謂公示一個月也不過是走個過程,最後錢還是要回到縣衙的庫房。
鄭深明白這裡面的彎彎繞繞,但他並不反對,畢竟衙役們長期吃不上飯是個大問題。
“陳大人這法子挺好,我沒意見。”
說完,他都在心裡感嘆陳雲州運氣好,因禍得福,一道廬陽就搞到了這麼大一筆錢,解決了縣衙的燃眉之急,同時還收買了人心。
就是看在補齊月俸的份上,衙門的差役們恐怕都會對這位陳大人多敬重幾分。以後他要辦什麼事,手底下的人都會跑得快很多。
陳雲州倒沒想這麼多,吩咐了柯九兩句,又對鄭深道:“鄭大人,我來找你還有一事。咱們縣衙有四十公頃的廨田,往年都是租給百姓耕種,再收一些租子,對吧?”
鄭深有些意外陳雲州訊息的靈通,含笑點頭:“沒錯。這是縣衙收入的主要來源,孔泗,去將廨田的賬目拿過來。”
孔泗很快抱了一疊厚厚的賬目過來,放在陳雲州和鄭深中間的木桌上。
看著堆成一座蕭山的賬本,陳雲州伸出修長的手指輕輕撫摸著賬冊的封面,並沒有翻開,而是看著鄭深道:“鄭大人,僅憑收租,廨田的收入無法承擔縣衙的日常開支吧。”
鄭深苦笑:“陳大人一針見血,確實如此。縣衙的開支,還有一部分靠田賦留存,只是近幾年,朝廷的稅負加重,我們廬陽縣時常完不成任務,留存也不多,只能另想他法。”
鄭深的法子就是精簡人員,縣衙雖小,但三班六房,還有倉房、庫子、驛丞、醫官、轎伕、燈夫等等,加起來以前有兩百多人,現在已經精簡到了一百多。
陳雲州說:“鄭大人,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我一個朋友從南海淘回來一農作物,名紅薯。這種農作物適應性強,耐旱,山地、沙地都可種植,而且產量高,是果腹的好東西。我想將廨田收回來,種植紅薯,增加產量,鄭大人意下如何?”
鄭深沒第一時間答應陳雲州。
廨田可是關係著衙門底層差役們的生計,往年租出去,雖然租子不算很多,但勝在穩定。這紅薯萬一沒陳雲州說的那麼好,最後顆粒無收,少了這麼大筆收入,縣衙的開支從何而來?
沉默半晌,鄭深問道:“陳大人,這紅薯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
陳雲州對紅薯非常有信心,現代社會紅薯畝產幾千斤是很輕鬆的事。不過古代嘛沒有那麼多化肥,農家肥的量遠遠不夠,因此紅薯的產量會受一定的影響,但其產量肯定也不是水稻、小麥可以比擬的,而且種植管理也比這兩種農作物更輕鬆。
陳雲州報了個非常保守的數字:“鄭大人,畝產千斤沒問題的。”
鄭深蹭地站了起來,兩眼大睜,激動地抓住陳雲州的胳膊:“陳大人,您說的都是真的?”
要知道他們當地的水稻畝產量只有兩三百斤,若紅薯能畝產上千斤,那產量可是水稻的好幾倍。
陳雲州無比肯定地說:“鄭大人,這等要事我絕不會開玩笑。紅薯個頭大的一個都能有一兩斤,一株紅薯藤能結好幾個紅薯。不過紅薯不像大米,煮的時候不會膨脹變大,但紅薯的飽腹感非常強,遠遠超過大米小麥。”
鄭深根本不在意這些:“沒關係,沒關係,能填飽肚子就行,這怎麼都比吃米糠糰子強吧。陳大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