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第1/2 頁)
科試成績不好就不能參加鄉試,自然更談不上中舉了。
偏偏縣學教諭這種官往往一干就是十幾年、二十年,有時甚至活到老乾到老。
現在看來,江陵縣學的何教諭恐怕是跟劉惟寧槓上了。劉惟寧除非期盼教諭大人染惡疾昇天,不然怕是不可能獲得鄉試參試資格了。
明明有一肚子真才實學卻得不到用武之地,也難怪這個劉惟寧看誰都不順眼了。
這就像是一個未經滿足的怨婦,常常對人冷嘲熱諷,其實只是委屈無處訴求罷了。
寧修竟覺得這個劉惟寧有些可憐。讀書人寒窗苦讀十數載,為的不就是中式登科嗎?這般被人斷了念想,那個何教諭恐怕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一想到此,寧修便打了個寒顫。
張懋修彷彿看出了寧修心中所想,壓低了聲音道:「愚兄雖然不曾在江陵縣學就讀,但也聽說這名何教諭為人古板,且有怪癖,對於不合他心意的生員極力打壓。寧賢弟若是將來去縣學參加科試,還是小心一些。」
寧修感激的點了點頭。
小秀才存留下來的記憶中關於何教諭的部分少之又少,張懋修的補充還是很有用的。
「多謝懋修兄提醒。我會多留心的。」
不出意料的,一場青廬詩會捧出了幾位江陵文壇的新星,其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寧修了。
別管是詩社還是書院,別管是青年才俊還是花甲之年的老者,嘴裡都念叨著寧修這個名字。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一夜之間徹底火了。
當然,寧修不僅僅在文人圈子裡火了,在歌妓圈子裡也火了。
江陵城中著名的青樓紅梅館中,幾位紅姑娘都在練習唱曲。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裡寒花隔玉簫。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採桑子》,本就是有固定曲調,只需要將詞換成寧修新作出的便可以唱出來。
這些紅姑娘個個都生的一副好嗓子,唱起曲來極為動聽,加之寧修作的這首《採桑子》意境極美,又和愛情有關,更是適合青樓歌女傳唱。
青樓楚館絕對是推動詩詞流傳的重要力量,經由歌妓們一番傳唱,江陵城中無人不知這首名詞,無人不曉少年才俊寧修。
這之中當然也包括了縣學教諭何一卿。此刻何教諭在家中躺椅上閉目養神,小妾段氏正在為他捏腳。
他幽幽將那首剛聽來的詞吟出:「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裡寒花隔玉簫。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小妾聽得一愣,柔聲道:「老爺誦的這首詞很好聽啊。」
「這首詞是青廬雅集之上傳出來的,據說是個叫寧修的生員作的。」
何一卿雖然是縣學教諭,卻也不可能對每個生員都印象深刻。
縣學生員有近百人,要是他個個都認得清楚還不得累死?
加之晚明時早已禮崩樂壞,縣學生員都喜好遊學,真正每日到縣學點卯上課的也就是十幾人。這十幾人何一卿倒是記得清楚。至於這個寧修,他完全沒有印象,看來就屬於不怎麼來縣學進學的型別了。
對此,何一卿倒是不怎麼在意。
反正他吃的是皇糧,教的好與壞俸祿都不會變。江陵縣生員的文章水平在荊州府乃至湖廣都是排在前列的。即便他們不來縣學進學,鄉試時也一樣能考出好的名次。
只要江陵縣學生員的名次好,何一卿就能繼續穩坐教諭的位子。
「寧修?便是那個開了酒樓,做了肥皂,製出水泥修了王府的寧修?」
小妾的一句話讓何一卿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