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5 頁)
戰先機,將直接影響到戰鬥程序的成敗。
指揮員迅速判明“敵人企圖遲滯我方戰鬥行動”,果斷啟動02號預案,指揮各分隊時而分道繞行,時而分散蟄伏,時而對空反擊。
在蒼茫的晨曦中,各分隊以最快的速度透過核爆區,沾染區,然後迅速集結,向預定地域飛馳而去。
突然,資訊傳輸員報告:“指揮系統受到敵破壞干擾,通訊指揮中斷。”
“立即啟動資訊化作戰指揮平臺,對敵干擾雷達,破襲分隊進行搜尋,實施電磁壓制和火力打擊!”無線電臺傳來“紅軍”指揮員沉著冷靜的指令。
幾分鐘後,“藍軍”目標被一一鎖定。
緊接著,“紅軍”資訊化作戰單元指揮螢幕上顯示:“敵”一個裝甲連正藉助強電子干擾和煙霧遮障等,從翼側快速穿插,企圖癱瘓“紅軍”指揮中樞,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面對“藍軍”的電磁干擾和突然襲擊,各級指揮員充分利用“藍軍”電磁壓制的間隙,巧妙地透過行動通訊網和無線微波通訊作戰指揮網,將“藍軍”行動企圖,“敵”裝甲連所處的位置,“敵”直升機,無人偵察機的飛行路線和“紅軍”作戰指令等重要資訊,源源不斷地通報。
傳輸到一線作戰部隊,有力指揮前方炮火攻擊群,縱深導彈攻擊群等分隊實施越點殲擊,分割圍殲“敵人”。
“炮火攻擊群奪佔左前側預備射擊陣地,對敵前沿支撐點1號陣地裝甲目標,堅固工事進行火力摧毀。
縱深導彈群佔領右側無名高地,主要摧毀敵空中飛行目標,支援我主力部隊向‘敵’縱深直插。
武裝直升機群支援第一,二梯隊開啟通道,隨時準備向敵2,3號陣地發起突擊。”
指揮員的一道道密令透過電波迅速下達各戰鬥單元。
“嗖,嗖,嗖。”
“紅軍”裝甲部隊數枚炮彈,車載導彈噴射出橘黃色的火舌,撲向“敵”陣地,呼嘯著向敵目標飛去。
利劍出鞘,勢如破竹。
一時間,一發發憤怒的炮彈砸在“敵”陣地上。
“敵軍”防線開始土崩瓦解。
第二十九章。 資訊賦予的內容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線電干擾的實施時機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而且這些無序的干擾作用經常能夠破壞敵人的許多計劃。
實際上,實施干擾已經成為對抗無線電通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電子戰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雷達,無線電導航,無線電遙控,無線定位與無線電通訊的相繼問世,根本地改變了軍隊及武器的戰鬥使用方法。
那樣的戰鬥使用方法迫使對抗方尋找相應的方法來降低這些無線電系統的作用效率。
在俄羅斯,就形成了自己的防護方法及無線電通訊干擾。
在那個階段,為了破壞敵人的無線電指揮設施,各國研製出自己最初的噪聲干擾站。
無線電干擾在遏制敵人的雷達設施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由飛機從空中投放鋁箔條成為了最廣泛的作戰工具。
由這種鋁箔條的密集投放使敵人雷達站螢幕上無法顯示飛機的蹤影。
這種成果導致防空系統實際上形同虛設。
對各種無線電電子系統的干擾措施及行動變得越來越系統化,電子戰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作戰方式。
發達國家軍隊裝備的各種形形色色的電子戰設施促進了電子戰的進一步發展。
戰爭的經驗顯示,自制導武器及殺傷性武器的廣泛使用不僅加速了作戰的程序,而且決定了戰爭的最終結果。
很多國家廣泛使用的電子戰及資訊戰賦予了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