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二.
無論是文人真正的好文筆,還是從來不屑於營造什麼巧妙的構思。
那些什麼出人意料的開頭,而王慶華的風格總是直抒胸臆,開門見山,躍馬揚鞭。
一下子就把你衝的熱血沸騰,做奴隸還是鬥爭?
就算是死亡,也不要讓日本侵略者指著你的屍骨說:這是個膽小鬼。
東北大地,山河變色,中華民族蒙受奇恥大辱,東北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東北各界民眾性的抗日鬥爭,從學界的罷課,工界的罷工,商界的抵制日貨,直到東北軍愛國將領、愛國人士積極抗日,反日浪潮席捲全東北。
自發組織的抗日救國軍,國民自衛軍,反日總隊,大刀會等抗日武裝,統統被稱為抗日義勇軍。
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盛時期的1932年夏秋之際,東北抗日義勇軍總人數發展到30萬人以上。從遼河兩岸到松花江畔,從長白山到興安嶺,整個白山黑水間到處都有抗日義勇軍的足跡。
他們傳奇般的英雄故事,如一曲抗日愛國的壯歌,流傳甚廣,有口皆碑。
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殘暴統治,激起了東北人民的無比仇恨,在白山黑水之間,遍地燃起民族解放戰爭的抗日烽火。
國民黨在東北失守前;把大批東北各大學學生帶到了北京;向他們許諾到北京後,可以繼續上學,完成他們的學業。
但到北京後;國民黨的動機暴露;他們是要把這些學生編成青年軍去打共產黨;這因此大大地激怒了這些流亡學生。
東北流亡的學生們來到北平後,沒有住的地方,就露宿在“天壇”公園和太廟等地的殿堂和屋簷下。
後經多次請願由當局派部隊在“天壇”公園的“環丘臺”周圍搭起了幾十個帳篷,供學生住宿使用。
為了讓學生能夠儘可能學到一點知識,北平的學生會用盡了最大努力,無償聘請北大,清華和輔仁師大的學生給我們講課,沒有教室,就在“天壇”公園的柏樹下席地而坐,把黑板掛在樹上堅持露天上課。
天氣冷了,露天教室也就不行了,學習只得就此停下來。
東北流亡學生入關進入北平後,因生活所迫向北平市政府請願要求給予解決。
當局答覆讓就地參軍,從而激怒了忍無可忍學生。
近萬餘名手無寸鐵的學生,高舉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抗日無罪的標語,上街遊行示威,包圍了設在西長安大街的北平市政府,並越牆而入,砸毀了辦公設施。
第六章.亡國亡家之恥
一.
我的家在東北 松花江上 ;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 松花江上。
那裡我有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這是一首滿懷離鄉之思、國難之痛的悲歌,歌詞中的“我”的遭遇實際就是全體東北人民的遭遇,因而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為之動容。
旋律以環回縈繞,反覆吟唱的方式引伸展開,悲憤情緒的積聚在歌曲的尾聲形成爆發性的高潮。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