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5 頁)
要大興學習之風,在全軍部隊形成一個學習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潮,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援。
第一一二章.美好的記憶
一.
太陽就要從東方升起來了,整個城市沐浴在桔紅色的晨曦之中。
這就是南方邊疆城市龍勝。
龍勝的早晨,給人的印象是那麼寧靜,是那麼美麗,又是那麼神秘。
雖然她號稱 龍勝“市”,其實僅僅是一個只有幾萬人口的小鎮,而且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軍人。
在中國地圖上,你很難找到她的位置,因為它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黑點而已。
但是你順著湘桂鐵路的走向一直向西南方向找去,在與國境線交匯的地方就一定可以找到她。
龍勝遠離祖國腹地,坐落在距首都幾千裡之遙的南疆,與廣西的首府南寧也相距一百多公里遠。
假如不是因為越南戰爭的升級,這兒也許還是像以往那樣偏僻,那樣遙遠,那樣不為人所知。
即便是今天,這裡也僅有兩條十字相交的街道,街上三層以上的建築寥寥無幾,當然更沒有大商店,大工廠,也沒有機器的轟鳴和市場的喧囂。
在這個小鎮的一些角落,偶爾可以見到一兩個小小的集市,集市上擠滿了身穿各色各樣少數民族服裝的人群,他們有的挑著擔子,有的牽著牲口,在這兒以貨易貨,用從山裡帶來的蔬菜,水果,禽蛋,草藥等農產品交換一點工業品。
當時,在內地甚至連這樣的市場都是不允許存在的,都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尾巴”被“割”掉了。
可能因為這兒是邊境地區,“山高皇帝遠”,誰也管不著的緣故,也可能考慮到這兒是少數民族地區,政策上有些優惠,允許有這點小小的特權。
雖然是在文化革命鬥爭年代,整個國家和絕大多數地區人民都很貧窮,當時的條件並不允許什麼“煮粽粑”,“祭拜神靈”,但是節日的氣氛仍然很濃。
陰曆臘月下旬,公路以及大一點的村鎮、集市,人就明顯地多了起來,就連連隊附近的村莊裡都是人來人往。
在他們總是隨身挑的擔子裡,不再是僅僅裝著莊稼,肥料之類的生產資料,相對來說生活用品多了起來,如衣料,糧食,水果等,有時還可以見到幾隻雞,鴨,甚至還能見到農民拖著一頭尖聲叫喚,死賴著不肯走的小豬趕路。
豬很小,與餵過的那些豬比起來,只能算孫子輩的,但這對於當地來說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了。要知道,平時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菜餚,最多能有點兒鹽水拌竹葉菜下飯,根本別提魚和肉了。
一年忙下地,過年時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勤勞,儉樸的當地民眾也就很滿足了。
龍勝銀水侗寨所處地貌為溝谷,伸展的山麓筆直陡峭,曲徑幽洞,山勢峻撥,其溝迭巖有致瀑布飛流直下,遠望似銀鏈,故稱為“銀水侗寨”,寨上林木蔥鬱,風景迷人。
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部分,居民以壯族為主,另有瑤,苗,京等多個少數民族在此生活,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漢族人在這兒倒成了真正的少數民族。
快步登高遠眺,龍勝銀水的景色盡收眼底。
他覺得龍勝的建設已初具規模, 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和活力,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是由於美軍對越南的入侵, 由於戰爭,龍勝的一群群新建築的腳手架上空無一人,人們還來不及幹完活 就支援前線了。
街麵人跡冷落,車馬稀少。
商店貨架上有限的貨物依稀排列著,偶爾光顧的貴客們僅問問價格,就悄然而去。
二.
隨著時間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