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5 頁)
每當士官選取,老兵退伍前夕,集團軍所屬部隊均跨營連調劑保留各類骨幹,使關鍵崗位配齊編滿。
第二十八章。 英勇善戰的傳統
一。
從徒步化開始,一步步邁向機械化,資訊化,幾十年來人民解放軍的光輝足跡,同樣見證了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奮鬥歷史。
敢戰方能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其幾十年的歷程中,以其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始終如一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維護著祖國領土完整與統一,維護了穩定發展的和平環境,使中國人民得享和平,得謀富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圍繞這個目標,部隊將把改革創新作為部隊建設的根本動力,積極推動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體制和軍事管理創新。
將依靠科技強軍,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加緊實施人才戰略,把軍隊戰鬥力生成模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以資訊科技為主要標誌的高新技術進步上來。
將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轉變,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
在經歷過了徒步化,騾馬化,摩托化以後,開始向機械化,資訊化“跨越式”發展進軍。
這標誌著部隊在現代化程序中又產生了新的飛躍。
那時的野營拉練,充分展現我軍“騾馬化”的特色。
連隊步兵仍然靠“鐵腳板”,除了揹包外,還要負擔手中的“56式”半自動步槍,手榴彈,戰鍬,乾糧袋等。
連裡有一個馭手班,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由騾馬馱運。
連隊的給養,彈藥由馬車拖載,連長,指導員沒有乘馬,也靠步行,只是揹包由馬車拖載。
營長,教導員配備乘馬,團長,政委乘212吉普車。
團裡的裝備,給養主要靠獸力拖運,也有少量的解放牌和蘇聯“嘎斯-51”型卡車拉裝備。
1969年,人民解放軍開始組建“摩托化”步兵師和“摩托化”步兵軍。
1985年,我軍全部實現“摩托化”。
從“騾馬化”到“摩托化”的歷程也大約是30年。
北京軍區某“摩托化”集團軍的軍事演習,充分展現了我軍“摩托化”部隊的風采。這個在抗日戰爭時期單一的步兵軍,已經發展成有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電子對抗部隊組成的陸軍合成“摩托化”集團軍。
在“徒步化”時期,步兵數量佔我軍的98%以上;在“騾馬化”時期,步兵和騎兵是我軍兩個最大的兵種。
而在“摩托化”時期,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已經不存在,兵種部隊的數量超過了步兵,炮兵數量居於首位,步兵將“老大哥”的地位讓給了炮兵。
二.
一切都像快速飛轉的機器一樣,高速而有序地運轉起來。
朱洪濤接到命令,所有部隊開始行動。
幾分鐘後,數條鋼鐵巨龍呼嘯著衝出營門,準時到達集結位置。
“空地一體電子偵察群準備完畢!”
“前沿炮火攻擊群準備完畢!”
“縱深裝甲攻擊群準備完畢!”
向作戰地域開進!”
6時27分,數百輛步戰車,自走榴彈炮車,坦克排成數條長龍飛奔“魔鬼之海”的B作戰地域。
突然,部隊接到導調組的指令:“前方橋樑遭敵軍破壞!”
“前方公里西北方向發生核爆!”
“空中出現不明機群!”
剛剛駛出營區的裝甲部隊就被逼上絕境。
空曠的荒野上,沒有任何掩體,面對接踵而來的緊急情況,能否搶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