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萬花樓世子奪魁 一品緣秀才入伍(第4/5 頁)
李峻點頭示意,掌櫃便轉身忙碌。
李峻將周韜拽至桌前坐下。
“當年考場一別,甚是感懷,今緣何至此?”
這周韜,表字文略,祖上曾是士大夫一族,然家道中落,至其父輩時只教些私塾為生,周父一心教子,令其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想鬱郁成疾。這周韜也算爭氣,早早考上秀才,只是這考舉之路,實在是令人唏噓,周韜正是前兩年科舉考試同李峻相識。
那年科舉,李峻想著考個功名,一則免得李庚說三道四,二則領略中原的風土人情,不想考場外一片嘈雜,引起李峻注意。
放眼望去,原是些官宦子弟瞧周韜不起,遂以辯論為由藉此羞辱,不想周韜對答如流,這官宦子弟臉上難堪,遂出言相辱,李峻本不予理之,誰料那官宦子弟變本加厲,罵道:“這長安本就是荒蕪之地,考得秀才已是祖上積德,何德何能敢來此科舉,也不怕丟了祖宗的臉面。”
李峻聞之,知周韜是長安子民,自家領土,豈容他人踐踏?本著秦世子身份,斥退眾人,道:“本世子亦是長安人士,也是祖上積德?”
眾人看其衣著華麗,又言“世子”二字,想著李峻勢大,怏怏而去。周韜對此感激不盡。
十餘日後,科舉布榜,李峻、周韜兩人雙雙落榜,李峻自是不以為意,唯有周韜一臉茫然,三次不中,愧對先祖,李峻以好言勸之,兩人遂就此相離,不曾得面。
周韜嘆氣道:“當年承蒙世子殿下解圍之恩,不勝感激,今未考取功名,實是丟了世子的顏面。”
“你我皆是秦地子民,區區小事,亦何足掛齒?”
“那年科舉落榜,家父鬱鬱寡歡,不日而亡。”
言畢,以袖拭淚。
“多年科考,耗盡家財,前年科舉盤纏還是鄰里相借。想著一舉中第考取功名,不想科舉落榜。家徒四壁,而今負債累累,無以為生,遂至這一品緣酒樓做個帳房先生,一面還債,一面備考來年科舉。”
李峻聞之,道:“如此一來,何年可考取功名?想我荒蕪秦地子民,本就不受待見,考上科舉更是難如登天,徒費人財耳。”
周韜苦笑道:“如之奈何?讀書人唯有考舉方可光宗耀祖。”
“自古以來光宗耀祖,並非科考一行,可考慮其他路徑?”
“小人本是落魄子弟,讀過些四書五經,難堪大用。”
“周兄不宜妄自菲薄,這世間花、鳥、魚、蟲皆有定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李峻又道:“家父早年收取五位義子,皆有所建樹,有北關戍守者,亦有秦地領軍者,亦有江南從商者,周兄可有意願?”
“小人雖讀些儒家經典,並不明些商賈之道。眼下科舉無望,空有番力氣,願北上戍關,奈無人引薦、囊中羞澀。”
李峻笑道:“這有何難?”
“青竹,還有多少銀兩?”
青竹聞聲,看了眼錢袋。
“世子殿下,尚有十兩紋銀和些碎銀子。”
“一併給周兄遞過去。”
青竹聞之,將錢袋遞了過去。
李峻又道:“不知周兄所負債多少,北上舟車勞頓,錢財是否充足?”
“小人於此勞作一年,掌櫃抬愛,前些日子已將負債還清。十兩紋銀綽綽有餘,小生早年蒙世子大恩,今又授銀十兩,小人萬不敢收。”
言畢,將錢袋推了過來。
李峻見狀,大笑道:“區區十兩紋銀,你既為秦地子民,但收無妨。遠赴北關,也是為我秦地效力,若銀兩不夠,我再差人去府上再取。”
言畢,令青竹府上取些銀兩。
周韜趕忙攔下,感激道:“多謝世子殿下,不必再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