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計將安出,劉玄德問策(第1/2 頁)
浸在燈油裡面的芯火在夜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不時發出幾聲噼啪。
晦暗不定的火光映照下。
呈現在劉備,諸葛亮,龐統三人眼前的,是一個輕狂般宛如出鞘利劍的少年。
少年郎沒有了白日間他們所見到的溫潤如玉,謙虛有度。
好似是變了個人一般。
令人看不真切。
然。
三者不是庸俗之輩,他們並不會因為諸葛逸的口出狂言而立時出聲呵斥。
很簡單。
因為曾經的他們,也曾如面前的這個少年般意氣張揚。
其中如諸葛亮,更是自比管仲樂毅。
良久後。
劉備似揶揄,又似鼓勵的說道:“好一個不怎麼樣。”
“就衝伯治你這句話……”
“無論你說的好壞與否,儘可言之,我和汝父親,還有汝叔父絕不會責怪於汝。”
聞聲,諸葛逸哪裡會遲疑。
他當即看向劉備說道:“龐叔父之策,過急!”
“急者,欲速則不達!”
“若我是那益州牧劉璋,見到您在接收到我的請求後,就忙不迭的率領大軍協助平亂張魯,勢必會心生疑慮。”
“而且,那劉璋手下其實不乏能吏智士,他們雖然不得劉璋重用,但卻不妨礙進諫劉璋對您加以提防。”
“是故。”
“小子斗膽斷言一句:
“在伯父您未拿出真正的行動成果向劉璋證明荊州之軍是切實意在平亂張魯之前,他對您的疑慮忌憚,無論我等承認與否,其始終會存在。”
“更甚者,悲觀的講。”
“在您進軍川蜀的途中,受到沿途益州大軍的監視也未可知。”
“以此觀之,龐叔父的計劃成功了還好,若是失敗……”
“生死恐將託付於他人之手。”
“數萬荊州大軍隕沒於川蜀之地的崇山峻嶺之間,也未可知。”
講述的過程中,諸葛逸沒有提及劉璋將來會在涪陵相會劉備犒勞大軍之事。
畢竟。
那太超前了。
排除這種劉璋犒軍的偶然變數因素之後,再看諸葛逸這番話,可謂是客觀至極。
即便是龐統本人,聽了後也是一陣默然。
因為龐統發現。
他只是站在了荊州的角度思考問題,卻忽略了益州方面的想法。
智謀如他,亦不敢斷言劉璋闇弱,其手下的謀士就一定是無能之輩。
龐統雖然不想承認,但唯有他自己清楚,他已然隱約間被諸葛逸的這番言論說服了。
可由於其性格非是易於服輸之人……
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諸葛逸留意到了龐統的表現。
明智的,他選擇了點到為止。
他為的不是說服劉備,只要能點醒龐統這個“激進根源”就夠了。
然後。
諸葛逸看向了諸葛亮。
他繼續說道:“父親之策,太緩!”
“緩者,易生變故。”
“從荊州進軍益州,再從益州征伐張魯,再至平亂張魯之後聯合張松等人謀取益州,這期間的變數太多了。”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生變,便會導致功敗垂成。”
“再加……”
諸葛逸的眸光幽幽的轉向了劉備。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為人主君者,更當如此。”
“也許。”
“伯父您會說您縱橫沙場二十載,早已經不將生死威脅放在眼中。”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