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敘述(第1/2 頁)
朕乃天啟皇帝即墨懷,歲月流轉,韶華易逝,轉瞬間,朕已至弱冠之齡,而父皇母后離宮已有十餘載,杳無音信。
天啟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朝堂之上多為正直之士,此乃盛世之景。
今日陽光和煦,朕立足於宮殿屋簷下,緩緩抬頭。
猶記父親離宮之時告知於我,這天下非即墨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若無天下萬民之擁戴,便無我即墨皇室之榮耀,彼時的我,年幼無知。
而今方知父親之囑託,父親放心,兒臣定當成為不遜於您的賢明之君,兒臣會尊重朝臣,守護百姓,做一位仁愛之君,守好這天啟江山。
關於父母輩的那些事情,我所知曉的其實並不多,大多數都是從身邊人口中得知的,他們或感慨、或懷念地講述著那些過去的歲月,讓我對父母那些事有了一些模糊的瞭解。
母親容顏姣好,天資聰穎,然一生歷盡坎坷,年少時,先失怙恃,復失兄妹,及至中年,又遭喪女、喪友之痛,幸而晚年時,她忘卻前塵,了無牽掛,母親年少便身負血海深仇,半生被仇恨所困,後世評說,她是引發天下大戰之罪人,亦是終結亂世之功臣,然我始終認為,母親生於亂世,尚能自強不息,實乃令人欽佩之女子,亦具大智慧,其所制兵器,炮火威力驚人,令敵膽寒,她心懷大愛,廣建善堂,興辦學堂,造福萬民!她將永遠為世世代代所銘記的開國賢后!
父親,偉人也,天下之安寧,實賴其所賜,彼結束千百載亂世,為天下首位真帝王,父少時隱忍善謀,得勢後機敏果決,實乃我最敬仰者,亦為我畢生學習之楷模,我始終以為,世間再偉大之詞,亦難形容父之為人,或許,我終無法徹知父親究竟何如人也,直至父親攜母遠走,我方知其深情如此,萬里江山亦不如其心中所愛一人,彼乃深情之丈夫,亦為世人眼中之千古一帝!
我的姨母,與母親相比,與我接觸更多的人便是姨母,母親自我幽禁多年,後宮事務皆由姨母打理,我與念兒的衣食住行也都由姨母照顧,姨母常年居住宮中,陪伴我左右,兒時我與念兒每次生病,她皆會寸步不離地守在我們身邊,後來,每逢我深夜批閱奏摺,抬頭總能望見姨母在遠處拿著書陪伴著我,何時我休息,她才會回房休息,其實,姨母與母親皆是可憐之人,幼年孤獨漂泊,淪落風塵,卻都不曾自暴自棄,始終堅毅勇敢,保持初心,我與念兒自幼便與姨母最為親近,她視我們如己出,姨母一直未育,她謊稱年少時顛沛流離,傷了身子以致無法生育,其實我與念兒知曉,若非為了我們,姨母定會有自己的孩子,因有姨母相伴,我這漫漫帝王路,從未感到孤獨。
我的姨夫,父之至交,離宮之際,受父欽定,輔弼朝政,位至天啟丞相,居百官之首,於朝堂之上,為我之得力股肱,無條件支援我這個年少帝王的所有決策,力排眾議,助我執掌大權,亦能在我猶豫不決時,為我剖析利弊,我深感,世人謂我為明君,姨夫之功,當佔半數,聞太傅言,今之威武嚴肅、統領百官的姨夫,昔日乃紈絝子弟,娶姨母后方有正事,聞此,我遂能想見姨夫當年鮮衣怒馬、意氣風發之模樣。
子軒叔父,乃父之至交,其業廣佈天下,雖未見其面,然常通書信,字裡行間,盡顯對我與念兒之關懷,聞太傅言,彼年輕時,氣質溫潤,翩翩公子,實乃其真實寫照,早年隨父親南征北戰,為天下安定之功臣,自父建國後,攜家眷離京營生,拒留朝廷,喻家祖傳為皇家經商,至子軒叔父接管家業,更是蒸蒸日上,喻家每年獻九成利潤於朝廷,故軍中將士冬有棉鞋棉襖,可食羊肉,因其在,朝廷於天災人禍前,無需憂國庫空虛,我因之放心減稅,使百姓之糧不積於倉,更令眾多無業遊民有生計,子軒叔父雖非官非王,然其功足載史冊,受萬民稱頌。
千凝嬸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