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2/3 頁)
t;案山&ot;則是皇帝放辦公桌&ot;案幾&ot;的場所;從位置上來說,&ot;案&ot;近而&ot;朝&ot;遠。九龍山的九條山樑由高到低,依次順勢展開,中峰正前方是高聳的山壁,近處則是一處中間低平、兩邊凸起的山岡;東側有連綿不斷的山頭,西側則分佈著多個小山包。西山香罷又東山(天台山與妙峰山),橋上(宏仁橋俗名馬駒橋,橋頭有娘娘廟,俗為橋上)娘娘也一般。道個虔誠即問好,人人知是進香還。--此詩描述了在嘉慶年間金頂進香的活動人之居處宜以大山河為主,其來脈氣最大,關係人禍最為切要。--《陽宅十書》152
當時主峰下,泉水環流,終年不息;層林重疊,紫氣繚繞。而九山龍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這些風水要義:遠方高聳的山壁是&ot;朝山&ot;,近處低平的山丘則是&ot;案山&ot;,左右連綿山岡無疑就是天然&ot;護砂&ot;了,即&ot;左青龍&ot;、&ot;右白虎&ot;。許多風水大師都認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龍山是風水寶地中的經典,三百年後也能保女真好運,興旺發達。這當然是事後諸葛,可如果我們把這種環境放到今天,就可以看出,他的確能讓人心曠神怡,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試問這樣的居住環境如何不是風水寶地呢?營建陵墓
海陵王選定陵址後,在貞元三年(1155年)三月,他命令以大房山雲峰寺為山陵,開始修建皇陵。這一年五月完工,他分三次派人前往金源迎太祖、太宗、其父德宗宗幹及始祖以下十帝陵到大房山。在建造陵墓過程中,海陵王親自督工,皇帝親自上陣督工在歷史上可是少有的。所以,工程建造之迅速也就可想而知了,海陵王用他手中的皮鞭抽打出了一個風水寶地。金國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天下,但和遼國一樣,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覷。它給中原人造成的災難是其他少數民族王朝不能比擬的。金國以遊牧民族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其兵力之強盛,再加上宋朝的軟弱,讓它在中原出盡了風頭。直到1234年,它才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進攻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金國共傳九帝,歷一百一十九年。但就是這個只統治了半個中國的&ot;百年王朝&ot;,其所營建的帝王陵在中國古代皇室陵寢文化中,卻佔有頗為輝煌的一頁。尤其是陵寢的風水格局,堪稱經典。有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在營建南京孝陵前,就曾派了包括一個和尚和一位傳奇人物姚廣孝等人前去考察。因為明之前的元朝是&ot;秘葬制&ot;,而遼國的皇帝陵墓又一時難以尋找金陵:被子孫連累的皇陵153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