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村民們有了河水乾涸的前例,那京都裡來的大官也強調過不能用井水來灌溉,村民們倒是沒敢用,只是提些少量的水澆澆菜地什麼的。大家現在都是靠吃存糧過日子的,一般秋收的糧食交掉稅,還要留下全家一年的口糧,能剩了去賣錢的也不多。村民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也不過是混個吃飽而已。
村長去了一次鎮上,給村裡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因為乾旱,朝廷減免稅收,三清村兩年可以不用交稅。但是問題也是接踵而來,去除留種的,大家手裡的糧食都不多了。那還是前些年風調雨順,一般人家都有些富裕的糧食和銅錢,但是眼看今年的收成無望了,村裡好些人都開始去鎮上買糧食了。鎮上的糧食價格也是節節攀升,糙米、白米價格都幾乎翻了一番,就這還供不應求。附近的幾個村子都遭了災,大家都去買糧食了。
杜偉銘看著這些天村民們都紛紛去鎮上買糧食,可是還有好些人買不到。好像有些無良的米商把糧食屯了起來,所以這幾天大家一清早就趕著去米店買糧食,可是還有好些人空手而歸。這個樣子下去,肯定得有問題。
杜偉銘家裡的米倒是還能吃段時間,上次自己買了不少糙米,景源來的時候也買了好些白米。只是杜偉銘心中隱隱有些不安,如果當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時候,暴亂肯定就要發生了。
果然沒多久村裡就出現了些災民,是從旁邊的州縣逃荒過來的,一路上那就是蝗蟲過境啊,什麼樹葉、草根的都給吃了。可是真正能夠逃到三清村的也不多。三清村因為比較偏僻,離平福鎮還有好些路,平時到村子裡來的陌生人倒真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劉景源出現的時候,大家才會特別好奇。
村長看著架勢沒有辦法,災民大概有二三十人,倒是青壯年比較多,要麼就是小孩和婦女,老人只有兩人。村長提議讓他們暫時先住在廣場上,現在天還有些熱,搭了幾個草棚子給他們暫住。如果這些人餓了是什麼都乾的出來的,村裡的老人看著這樣的情況也是連連搖頭。官衙到現在都沒有發救濟糧,村裡自己糧食也不夠,要多養這麼些人也不可能。
還是村裡的老人提議,要不家家戶戶有能力的先那些糧食出來,地裡的莊稼像是玉米什麼的也肯定是沒什麼指望了,願意就讓他們拿些這個煮著吃,總比吃草根樹葉強吧。最重要的是如果什麼都沒有,說不定就要去村裡偷、搶,到時候局勢更加難以控制了。
村裡有些人反對這麼做,沒肯出糧食,大多數人家還是同意了這樣的做法,多多少少都拿了些糧食出來,杜偉銘也讓周文拿了3斤糙米過去。最後也湊了一些。村長拿去交給了他們中的頭叫連大,這個連大倒是個有本事的。看到村長這麼做,保證這些人不會去村裡做壞事。連大每天都讓兩個婦人煮些粥,添些野菜什麼的,先給老人孩子婦女吃,最後才是青壯年們。坐吃山空也不行,自己就帶著些小夥子去山上打獵,沒去三清村的後山,而是去了更遠的地方,倒也打了些山雞野兔什麼回來。有時候連大去打獵的時候會碰到王武,也會說上些話,王武回來的時候也和杜偉銘說了幾句。
只是災民好像越來越多了,廣場上的草棚子也越來越多。村裡總共也就不到兩百人,而流民已經有四五十人之多了。後面來的人,村民們也沒再捐出糧食,自己吃飯都不夠,哪有餘糧給別人啊。災民多,問題也就多。這麼多張嘴等著吃飯,就發現有人去偷村民們地裡的菜。一開始還好,只是少量的,村民們也就沒多說什麼。也是後來不行了,田裡的土豆紅薯還沒長好就有人把他們挖了出來,這下村民們不幹了。大家也還指望著這些糧食呢。
衝突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村民們要求這些災民搬出村子,村子裡不歡迎他們繼續居住了。衝突也從小範圍的爭吵漸漸上升為武力衝突,村長也無力,去了官衙請衙差,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