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1/5 頁)
第五倫來到蜀郡第一件事,不是入成都,而是直奔郫縣祭祀先師,沒有冗長複雜的儀式,一切從簡。
皇帝已經在山上待了足足半個時辰,作為“五德衛”騎都尉的竇固,等得幾欲打哈欠,他手肘頂了下一旁發呆的副都尉陰興:“君陵,汝說說看,陛下在揚子墓前,會說何事?”
陰興想了想,壓低聲音回道:“我猜是以天子身份,告慰先師。”
陰興家族大落大起,童年被擄入宮,差點被閹了當宦官,跟著姐姐過過苦日子的他,對地位變化格外敏感。
他說道:“項羽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十八年前,揚子被新莽君臣逼死,十八年後,陛下已誅莽滅成,做了皇帝,不再是過去的布衣,自然應重新祭祀, 修整墓冢,以配得上帝師身份。”
竇固則不然, 他頗受伯父竇融影響, 少年老成, 容易多想,遂道:“我聽伯父說過, 揚子雖潦倒一身,卻不在乎身份地位,陛下自然知曉, 我猜,陛下更想告訴先師,揚子已配享孔廟,被公認為儒家大賢了!”
早在多年前,第五倫就親至曲阜, 召集北方群儒開會, 敲定了儒門道統傳承次序:以孔子的愛徒顏淵、曾子;戰國時大家孟子、荀子, 以及揚雄五人配享祭祀。
作為揚雄的學生,第五倫受揚學而承志, 誅滅新莽, 因繼道統,將再度開創盛世!順理成章!
兩個年輕人在這瞎猜, 卻無人知道第五倫獨自在老師墓前, 都說了什麼話, 從事後看,似乎竇固的猜測更接近事實些。
第五倫離開時, 給揚雄燒去了兩本書,其一名為《子云翁辭賦全集》。
裡面收錄了揚雄年少時的《綿竹賦》、《成都城四隅銘》、《蜀都賦》,以及到長安後所作的《河東賦》《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以及《酒箴》《逐貧賦》等,上好藤紙所印, 封面上是巴山蜀水的畫作為封皮。
而另一本, 則名曰《揚子集》,諸如《太玄》《法言》《訓纂》《十三州箴》等揚雄晦澀難懂的著作,盡在其中。
這兩種書,皆以雕版印刷上千冊, 雖然第五倫不將其強行列入科舉考試範圍,卻分別作為郡縣“小學”,四京四所“大學”的藏書,成了各地入學士子最容易看到的“課外讀物”。。
揚雄的辭賦本就極好,正適合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輕人,而太學生多半二三十歲,更喜歡思變,應該有人能稍稍讀懂《太玄》等篇了。
加上每所學校都要掛孔子及五哲畫像,畫像下摘選其“名人名言”,諸如孟子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荀子的“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輪到揚雄,則是“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這都是普世的學問,哪怕不要求學生們路過必須作揖拱手,幾年看下來,耳濡目染,就算依然不能理解揚雄,至少也能記住他的名,他的話。
第五倫知道,老師晚年的夢想,就是透過著述來“成聖”,聖雖難至,但“賢”確已躋身。
離開郫縣時,第五倫看向那片山崗,還有山下準備開工的“子云亭”,輕聲道:
“夫子可以瞑目了。”
“子云之名,揚子之學,已播於天下!”
……
整場祭師,能站在第五倫身邊十步的人,唯有其師兄侯芭。
侯芭十八年前留下給揚雄守墓三載,天下大亂後,他被公孫述除為大夫,曾兩度往來成都與長安,替白帝鼓搗“魏蜀同盟”。但在兩國關係破裂後,遂住在了長安,第五倫讓侯芭在太常任職,重編揚子集等事,多有侯芭之勞。
魏國滅成後,侯芭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