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君又如何?暴君又如何?(第1/2 頁)
“之後帝辛更加淫亂,毫無止息。”
“微子曾多次勸諫,帝辛都不聽。”
“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商國。”
“帝辛有一族叔,名為比干。”
“比干不忍商朝滅亡,極力勸諫。”
“他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爭諫。’就極力勸諫。”
“帝辛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
“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
“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
“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這就是華夏史書的帝辛嗎?”
甘雨沉思道,“難怪可以和夏桀並立。”
“不是說有爭議嗎?”
行秋反駁道,“我就堅信帝辛是個明君。”
“以普遍理性而論,我們應該不畏史書。”
“但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史書就是正統了。”
對問題,要抱有懷疑的心態,但不能抱有多疑的心態。
舉個例子。
張三懷疑自己的父親不是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父親另有其人。
於是他偷偷去做了親子鑑定。
結果是,張三和父親是99%的父子關係。
於是張三認為是父親收買了醫生。
於是再次驗證。
如此多疑,反讓人貽笑大方了。
“周武王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
“箕子被囚,微子出奔。”
“見時機已到,即率諸侯聯軍伐商。”
“此時帝辛正以其主力對東夷採取軍事行動。”
“商朝主力都在討伐東夷。”
“而這也給武王伐商創造了機會。”
講到這,劉歲和多說了句。
“後世也有說法。”
“就是因為商朝的主力都在討伐東夷,所以面對周國聯軍才無力反抗。”
“辛三十年。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
“因為主力不在國內,商朝只能派出留守的少數部隊和奴隸出戰。”
“而商朝的奴隸早就恨商朝入骨,又怎麼會甘願為仇人賣命。”
“奴隸軍臨陣倒戈,商朝最後的部隊全線崩潰。”
“牧野之戰徹底粉碎了商朝最後的反抗力量。”
“周國聯軍高歌猛進,攻入京師。”
“帝辛逃到鹿臺,穿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裡自焚而死。”
“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竿示眾。”
劉歲和頓了頓,平復一下心情。
繼續道,“帝辛身死,立國六百年的商朝正式覆滅。”
“他的最後一位君主帝辛,因殘暴,被稱為紂。”
“後世,桀紂二字就是殘暴和昏君的代表。”
一代王朝落幕,圍觀的眾人態度卻各不相同。
認為帝辛就是昏君的大聲叫好。
認為帝辛其實是明君,只是沒有做好的,搖頭嘆息。
感慨一代明君,卻要受辱千年。
還有就是鍾離這樣的有自己判斷的。
認為帝辛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但歸根到底還是不在乎。
畢竟華夏的歷史早就是過去式了。
就是為他鳴冤,還能穿越回去不成?
他們要做的,也只是吸取教訓,不要讓璃月步了商朝的後塵。
“帝辛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