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孫策南征(第1/2 頁)
孫策保護著王景南征。他在過去日南郡以後,進入了一個小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佔婆國。 是以前南越國的人同漢朝爭鬥失敗以後,南逃建立的一個小國。實際上也是中原人建立的。孫策帶領大軍,很快就佔領了這個國家。 因為佔婆國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武裝力量,來抵擋漢朝的正規軍。 周瑜提議孫策把所有的佔婆的皇族,九族以內全部帶上。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帶著他們繼續南征。這樣他們就沒有人再起來反叛。 他們留下了一個軍侯,帶著1000人。在占城住下,守住這一條路。以為將來他們迴歸漢朝的時候,不再用戰爭。 他們繼續往南走,發現這裡根本就沒有像模像樣的國家。孫策不得不佩服皇上的高瞻遠矚,這裡沒有人統治,那麼他們來了就很容易治理。 而且他們還帶著道教的傳教者,他們一邊攻佔地盤,一邊傳播道教。就這樣,他們走走停停,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才到達了大海的邊上。 孫策又分出人馬,沿著大海往兩邊走,這裡是後世的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在道教的傳播過程當中,一直宣揚他們是天朝上國派來統治當地的使者,會給他們帶來幸福 而道教對於居民來說,非常的友好。他們幫助那些平民百姓,修補房屋,治療疾病,還把他們組織起來互助耕作。 這使得當地人民對天朝上國有了很高的認同感,都願意服從天朝上國的統治。 孫策便選了一個地方,給王景修建了王城王宮,南漢王國便正式成立。 王國成立以後,孫策又派出大軍,向西進攻,因為他們是沿著海邊來的。 所以也只有向西進攻。很快他們又到達了海邊,他們又沿海邊往北攻掠。 滅掉撣國以後,他發現他們到了益州的邊上。益州的西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國家,叫唐旄,大部分唐旄人講漢語。 孫策同周瑜商量了以後,他們決定從那裡攻打益州。他們徵發當地的百姓參軍,很快就組成了20萬人的大軍。 他原來帶過來的人馬,已減員了幾萬人。有一部分人犧牲了,有一部分人就地落戶成家了。 他一面積極準備攻打益州,一邊派人回去向皇上彙報。 王定派給孫策的暗衛營統領是王宙。暗衛營有一套特殊的通訊方式,而且益州也有暗衛的存在。 王宙便用特殊的方式把這一情況傳回了洛陽。十幾天以後,王定邊得到了孫策的訊息。 他想不到,孫策會這麼快就佔領了整個中南半島,而且又打回了益州。而且他對張遼等人進攻益州的速度有點不滿。 他便同意了孫策從南方攻打益州的計劃。同時他又任命孫策為徵南大將軍,讓他自由進攻益州。 孫策得到王定的命令以後,感到非常高興。他覺得皇上還是非常信任他的。他便同周瑜商量,兩人決定沿大金沙江進攻永昌郡。 這一段路程也是叢林密佈,蛇蟲成群。但是來自撣國計程車兵對這一帶非常熟悉。 他們自告奮勇為先鋒,帶領著孫策的大軍很快就進入了永昌郡境內。 永昌郡的郡守叫王澹,閬中人氏。他先前不滿劉焉的一些做法,但劉焉卻欣賞他的才華,便把他分配在了偏遠的永昌郡,做太守,就不管不問了。 劉璋繼位以後,也沒有變動。王澹在永昌郡,自行其是,幾乎成了一個小王國。 當他得知孫策大軍來到之後,他並沒有做抵抗。他也知道當今皇上正在攻打益州。他不認為劉璋能夠抵抗得了朝廷大軍,所以他直接投降了孫策。 隨行大軍行動的暗衛營統領,持有皇帝的聖旨,有直接任命州郡以下官吏的權力。 孫策同王宙商量過以後,仍然由王澹繼續任永昌郡太守。他這裡又整編永昌郡的郡兵,得到了1萬人,他編入了自己的隊伍。 孫策便假裝成永昌郡的郡兵,想混入益州郡去。這時,王澹說益州郡的太守高頤,同他的關係非常好,他願意去說服高頤歸順朝廷。 孫策非常高興,他和周瑜以及王宙喬裝打扮以後,陪王澹去了益州郡,由杜襲帶領大軍暗中跟隨。當然,他們都是扮成了永昌郡的郡兵。 由於王澹歸順了朝廷,所以孫策大軍到來的訊息根本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