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第1/2 頁)
咯咯……一陣輕笑驚擾了朱永興的興致,卻是夢珠帶著兩個侍女不知何時來到旁邊,以為朱永興在好奇玩耍,捂嘴偷笑不已。
朱永興也不禁失笑,伸手相招,「來,坐上去,看吾推得穩不穩?」
「殿下,您不早些安歇,怎來了這推車的興致?」夢珠笑眯眯地走過來,卻不往車上坐。
「吾想把這車在軍中推廣。」朱永興斂起笑容,解釋道:「一小旗一輛車,裝載盔甲兵器伴隨前進,能省下輔兵。若遇戰時,士兵也可就近拿取,迅速裝備。嗯,一個小旗再配置一名火頭兵,一名醫護兵,興許更好些?」
一個小旗十二人,四個小旗為一個總旗,四個總旗為一百戶,四個百戶為一千戶,四個千戶為一鎮。在朱永興未來的軍制改革設想中,他覺得四四制更適合目前的冷熱兵器交雜的軍隊。當然,設想畢竟是設想,以後還會根據觀察有所改變和完善。
「殿下,您不覺得,這樣有些怪異嗎?」夢珠左右端詳著獨輪車,顯得有些疑惑。
行軍佇列中夾雜著大量的獨輪車,嘎吱嘎吱地響個不停,這確實有點怪哈!朱永興苦笑了一下,但想法卻沒有改變。如果有獨輪車裝載盔甲,每個士兵隨身再攜帶十斤或十五斤飧飯,不僅能加快行軍速度,更能支撐作戰十天半個月。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大量輔兵,這樣的優點,讓朱永興心動不已。
影響行軍速度的關鍵可不是步兵的體力,而是輜重的運輸,也就是最慢的那個。那些大車,對路況的要求甚高,陷住卡住很常見。行軍時,十幾個、幾十個人在那裡喊著號子又拉又抬,更是司空見慣。
獨輪車,或者一匹馬拉的窄距的兩輪車,才更加適合這個時代的道路。但運輸量的要求,又使輜重營必須裝備大車。這還真是個難以兩全的因難,朱永興覺得自己還是想得少了,過於理想化了。
好在此次作戰多要依靠水路運輸,陸路的運輸量小,對計劃的實施便沒有太大的影響。朱永興想到此處,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待看到身旁的夢珠,他又起了玩耍之心,非要丫頭坐上去,他要體會一下古時候丈夫推著妻子雙雙回孃家時的那種感覺。
……(未完待續…)
第二十一章 再見暹羅使者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自景東縣流入思茅地區,然後流經西雙版納,出境稱湄公河,連線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匯入南海,是中國連線東南亞國家的水運大動脈,有「東方多瑙河」之稱…
江水在景東漫灣脫去了峽谷、高山的約束,變得比較寬闊,水也淺了。大大小小的船隻排開在江灣之中,足有上百艘之多。岸上則是兩千明軍的營地,由晉王李定國的表弟馬思良和總兵胡順都率領,走陸路,由滇省和暹羅邊境一直沿江護送而來。
曾經作為暹羅使者的蘭瑪菩提坐在一艘大船的船艙中,正與一位暹羅青年說著話。
「征伐安南鄭氏只用了二十餘日,休整亦不過一個多月,岷殿下便能率明軍出兵再戰,確實令人驚訝。」帕碧羅闍把目光從艙外收回,笑著說道:「此次若再能獲勝,形勢便可好轉,與我暹羅國也是益處甚大。」
「大人所言甚是。」蘭瑪菩提表示贊同,說道:「不論是對我國宿敵緬甸,還是新敵廣南(安南阮氏),明軍日後皆可成為助力。在錦線的炮兵訓練完畢,亦對北部戰事有利。」
帕碧羅闍輕輕點了點頭,略沉吟了一下,說道:「岷殿下對西夷的看法和結論才是金玉良言,可惜我王及眾臣卻沒有警醒之意。法人若被引進曼谷,則我國大禍至矣。」
十六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逐漸滲入暹羅。1516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簽訂了第一個條約,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