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丹東搶灘(第1/2 頁)
多爾袞聽說阿齊格全軍覆沒,也是大為震驚。
而聽到阿敏已經投降天雄軍,朝鮮已經全部淪陷。
不但如此,阿敏還帶著正藍旗營,圍攻了阿齊格。
當阿巴阿巴說起阿齊格的臨終遺言時,多爾袞不是不想這樣做,實際上經過張鼓峰一戰,多爾袞也知道,如今大清已經無力與天雄軍對抗。
但自己雖然是攝政王,但大清自建立了政權,就已經是個利益共同體。
就算自己願意回赫圖阿拉,恐怕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願意放棄這潑天的富貴。
但這都是往後擔心的事,如今面對的是,朝鮮已經被天雄軍佔領,大清繼續與天雄軍在張鼓峰對戰,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在還沒有找到剋制天雄軍的辦法之前,繼續與其對戰,只是消耗大清的國力。
多爾袞當機立斷,當晚就率軍撤退,為此還拋棄了大量的火炮等輜重。
當天雄軍發現清軍退走之後,大多數人都是一片歡呼。
也就丁鳴吾與宋鴨蛋這些將領覺得鬱悶。
不明白鍾公子為何不趁機吃掉這幾萬清軍。
鍾君義給的解釋就是,如今天雄軍還不是涉足關外的時候。
不是天雄軍沒有這個實力,如果單純以軍事實力來看,天雄軍完全可以碾壓關外的滿蒙。
但如今,天雄軍人才儲備不足,特別是行政管理人才。
要統治一個新疆域,完全靠武力壓制是不行的。這樣只能讓那些地域的民族,在表面上臣服。
最主要的是,要想滿蒙完全歸順大明,就不能再有什麼大汗、臺吉這些部落領主貴族存在。
但草原上的很多牧民,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在自身缺少與草原牧民溝通的官員的情況下,需要統治草原部落,只能依靠這些部落領主。
以往中原王朝,在打敗草原遊牧民族後,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無法長期有效的統治關外。
鍾君義自然不想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大清在中國歷史上,唯一值得肯定的,就是整合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大清能夠統治中原兩百多年,幾乎和很多正統的漢家王朝相當,這離不開努爾哈赤家族,雖然不是漢人,但子孫多是漢文化的崇拜者。
與其相同的,還有北魏的拓跋家。
拓跋家族本來是鮮卑族,但自從入主中原後,就一直致力實行漢化,以此來維護鮮卑人的統治。
但拓跋家雖然致力推廣漢化,卻遭到了鮮卑貴族的很多阻擾,以至於北魏一直動盪不定。
動盪的遊牧民族,連大明朝廷的那些腐儒,都知道對中原王朝不是好事。
遊牧民族一動盪,就特別的好武,一旦讓某個部落整合完成,勢必對中原王朝的產生巨大的衝擊力。
既然無力管理偌大的草原,還不如繼續讓滿清對草原各部壓制。
鍾君義把這些道理,說給丁鳴吾與宋鴨蛋等將領後,這些將領也不由佩服鍾公子的高瞻遠矚。
至於丁鳴吾,鍾君義給他新下的軍令,就是儘快搶佔丹東出海口,以配合鄭成功在丹東登陸。
丁鳴吾率領特戰隊,順著鴨綠江,只用一天時間,就滑行到鴨綠江口,飛速奔向丹東。
丹東的海岸線上,鄭成功的船隊正準備搶灘。海風呼嘯,旌旗飄揚,戰鼓聲聲激盪著人心。丁鳴吾的到來,如同一股清風,為鄭成功的隊伍注入了新的力量。
鄭成功的船隊,早已經在鴨綠江附近等待。
雙方用旗語聯絡後,立即對丹東佈防的清軍展開進攻。
佈防丹東的是豪格的鑲黃旗,豪格雖然聽說了多爾袞的告誡,要他防備天雄軍在冰雪中快速行動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