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河西之虎(第1/2 頁)
在阿不思營地的這一夜張不良幾乎沒睡,即掛心楊五有沒有追回,也關心元真是否追上,可直到翌日初陽從涇水河畔升起也沒有任何訊息。
從方向來說楊五是北逃的,那裡滿目黃土荒原,易於隱匿逃遁,也不知這楊五有沒有被追到。
涼王倒是安慰若他的兩個屬下追不到,那任誰去都無濟於事。
按計劃此趟與阿不思交接魚符後,壽王將前去奉天郡迎接涅國聖女,所以只留下楊洄繼續與阿不思對接諸事,此去奉天郡有三日的路程,可為了趕在聖女之前,隊伍催馬而行在兩日後抵達。
這兩日張不良時常心不在焉,因為赤慕煙並沒有繼續隨行,離開阿不思營地時就折返長安了。
看來她不僅討厭壽王,也討厭那個藩二代夫蒙甲禮。
這夫蒙甲禮是在碎葉城接的涅國聖女,這一路怕是走了半月有餘,按理當由更近的安西都護府受命護送,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背後的道道,長安有人在為夫蒙甲禮造勢,目的自然是為了成親之事。
楊釗早已跟張不良提點過這些,夫蒙父子盤踞河西苦於無功建樹,去歲終於得來出征吐蕃的機會,卻與皇甫惟明爭功反目,以致連吃敗仗折了不少兵馬,連隨軍的吐谷渾也譁變,在處境堪憂之下投奔了太子,所以由太子推選夫蒙甲禮迎娶赤慕煙。
太子對北庭都護真是用心良苦啊。
在奉天郡的驛館前,壽王攜眾人終於等來了風塵僕僕的涅國聖女。
聖女此番來長安朝聖,除了為聖人祝壽,還有另外一個使命,便是向大唐求援,因為同為昭武九國的火食國準備舉兵攻打涅國。
唐隆元年,迫於一句讖言,初登大寶的聖人將一物贈予涅國來使,並允諾涅國若他日歸還此物,便可滿足該國一個請願。
這件東西,與涼王大有關係,正是初代涼王赤昭的佩刀,也正是此刀在玄武門上斬了一刀,刀名赤殤。
而與赤殤刀有關的那句讖言,叫作:赤殤出,天下亂。
聖人當年之所以將赤殤刀贈予涅國,還有層關係是赤家與涅國的淵源,前隋未崩之時,初代涼王赤昭曾出征西域救了當時的涅國,涅國也是最早臣屬大唐的昭武九國。
聖女只帶了數十個涅國國教信徒,那些女信徒個個身穿白色繡金邊的斗篷,面紗遮擋,從頭到腳幾乎寸膚不露,那聖女也是火紅長裙,頭披金紗及地,臉上也是遮了黃金半面罩,一雙眼睛大而空靈,極具西域特色。
鴻臚寺的官員專職迎接屬國使臣,他們按大唐禮儀面見涅國聖女,並將他們先行請入驛館,當先的那個男信徒捧著黃金木箱,裡面應該就是那把赤殤寶刀了,張不良瞻仰一眼後回望涼王,果然涼王的神情凝重。
聖女不識這一代涼王,在相詢確認後竟朝涼王行以大禮,以示涅國對赤家大恩的永世不忘,涼王寒暄之後領著涅國使者們緩緩走向驛館。
接下來擺著的就是那數百人的河西軍了,黑纓盔黑鱗甲,配河西特有的環首刀,滿滿的匪氣。
張不良也終於見到了夫蒙甲禮,那身煞虎黑甲比李立的龍武甲形勝一倍不止,虎頭盔上的黑纓極長,不愧是傳聞中的河西之虎。
不過走在這撥人最前的還有一人,是個騎白馬的大太監,穿紫色窄袖袍衫,頭戴銀盔甚是顯眼,年紀四十有餘,身形瘦弱,有一點比他頭上的銀盔還顯眼,那就是長得其醜無比,全天下最醜的五官全讓他一個人佔了。
這大太監閉眼假寐,正等著壽王上前拜見,畢竟人家的來頭可不小。
按大唐律,三品官員著紫服,並且太監官品不可上二品,也就是說著紫服的太監已是閹臣極致。內侍省頭等大太監只有兩位,一位是掌宮內諸事的大將軍高力士,另一位是年近九十高齡閉關不出的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