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3 頁)
袁世凱身邊,善於揣摩上意(readhisd)者,不乏其人,殺宋教仁固然是他們的功勞,推動帝制當然也少不了他們。除了眾所周知的籌安會、請願聯合會,他們還從美國引進一位高人,為帝制給出了學理上的根據。此人便是一流政治學專家、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院長、後來差點被推選為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古德諾教授(fjgoodnow,1859‐‐1939)。他被請到中國作了一年半調研,寫出一篇《共和與君主論》,廣徵博引,結論曰:&ldo;中國如欲儲存獨立,不得不用立憲政治。而從其國之歷史習慣、社會經濟之狀況與夫列強之關係觀之,則中國之立憲以君主制行之為易,以共和制行之則較難也&rdo;(章伯鋒、李宗一主編《北洋軍閥》第二卷,951頁)。吾國近代一直有崇洋之風,流被所及,袁世凱亦不例外。民主先進國家中第一流專家今亦贊同帝制,對此前&ldo;又想,又怕;又預設,又否認&rdo;(170頁)的袁世凱來說,不啻服用了一顆超級大力丸,再經其子袁克定、智囊楊度等狂熱分子一通天花亂墜的鼓吹,袁世凱終於把持不住,做出遺臭萬年的事體。此可謂為人所誘也。
當然,雖可謂被逼被誘,袁世凱決不能以吾國足協慣於藉口之&ldo;負該負的責任&rdo;逃罪,他必須負全責,蓋&ldo;士君子為政,治國安邦,自應有其立身從政的原則與主見,而曰為小人所誤,終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rdo;(152頁)。不過,唐氏之議論若止於此,猶算不上真正的&ldo;同情之理解&rdo;。他的高明,在於釐清史事,取得對袁氏當國的&ldo;同情&rdo;後,能夠表示出對近代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深刻&ldo;理解&rdo;:辛亥革命後,綿延數千年的帝制在表面上雖被廢除,但中國要進入真正的民治時代‐‐即完成第二次&ldo;轉型&rdo;‐‐仍需很長很長的時間方可奏功。袁氏痴夢固不久長,百年亦嫌其短矣。
唐氏之論,固可是者是之,非者非之。然其確具&ldo;同情之理解&rdo;,不愧為&ldo;通古今之變&rdo;的&ldo;一家之言&rdo;,則竊心許焉。簡雅可誦之文字,引今證古之妙喻,尤其餘事耳。
黃仁宇的三道屏風
在《汴京殘夢》的篇首,黃仁宇自問:&ldo;你寫的是小說,還是歷史?&rdo;自答:&ldo;歷史小說&rdo;;隨後,他簡要說明小說與歷史的同異:&ldo;歷史只注重事實何以如是展開。歷史小說雖不離現實,但是要兼顧應否如是展開,是否另有門徑&rdo;。
竊謂:&ldo;何以如是&rdo;與&ldo;應否如是&rdo;,便是歷史與文學相互劃限的標誌;而&ldo;另有門徑&rdo;,則是歷史小說賴以區別於其他小說型別的不二法門。前者易了,後者,請為贅言數句。歷史小說略可分為三類:一、以史上真有其人者為主人公,為他寫一部文學的傳記,如姚雪垠撰《李自成》;一、以史上真有其事者為敘事主幹,寫一部文學的&ldo;紀事本末&rdo;,如李敖撰《北京法源寺》;一、以史上真有其事者為背景,以史上真有其人者為配角,作者虛構出一個主人公,用以貫串始終。前二者固亦講究虛實相濟,但實者八九,虛者一二,雖曰小說,仍不脫歷史的範圍;第三類卻是虛者實之,實者虛之,細節全可落實,整體不無虛誕,較諸前二者,更具文學的韻味。斯即黃仁宇所謂&ldo;另有門徑&rdo;也。
然此種&ldo;門徑&rdo;並非黃氏新創,至遲在宋代,便已見到雛形。《太平廣記》卷四十&ldo;陶尹二君&rdo;條,講了一個&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