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如夫人和同進士
今日大學有公費生、自費生之別。這個區別,不僅僅是每年多花、少花幾千塊錢的區別,而隱隱有能力高低、臉面顯晦的差異。舊時科舉考試,也有這麼個問題。
清代每科考畢,錄取人數自一百至四百餘名不等,分為三甲。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諸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這個&ldo;同&rdo;字,其實,就是&ldo;不同&rdo;的意思。&ldo;同進士&rdo;著實令人尷尬:好似飢腸轆轆之時,旁人端上好飯好菜,卻赫然發現盤中粘著一隻青頭蒼蠅,為肚腸計,不能不伸筷子,一伸筷子,又噁心得難受。因此,稍稍自尊自愛之徒,都會將&ldo;同進士出身&rdo;當作一分不能一洗了之的難言之隱。
日後成為中興英雄的曾國藩,每一念及個人檔案中這一段不算風光的記錄,依然無法釋懷。所謂英雄不問出身,一般來講,專就行伍出身而言;一旦入了文網,對這種出身,就往往諱言之。今日農工商吏,一朝發達,首要之事,即是鑽山打洞搞張文憑、補個出身,也算是這種心理的傳承。但是,腐朽的舊社會自上而下,卻很看重那張文憑,任你使盡解數,依然頑固的堅持&ldo;惟名與器不可假人&rdo;的封建思想。因此,曾國藩縱然封侯拜相,極盡榮光,卻也沒辦法去掉那個討厭的&ldo;同&rdo;字。
不能洗底,只有擴音。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就讓那&ldo;同&rdo;字隨風而去吧。但是,歷朝歷代,皇帝的禁諱也時常被觸犯;終其一生,曾國藩這個痛處倘若不被人揣上一腳,那未免有悖於&ldo;歷史之長期合理性&rdo;。誰來揣這一腳呢?歷史選擇了李元度。
一日飯後,曾國藩與幕客們休閒扯淡,出個上聯求對,聯雲:&ldo;如夫人&rdo;。按: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者,實不如也。引申之,此聯其實有七個字:&ldo;如夫人不如夫人&rdo;。如前所述,同者,即不同也;可以揣想,在座才子腦中閃現的佳對,十之八九都是&ldo;同進士&rdo;;明擺著,同進士非同進士嘛。只是,李元度口舌伶俐,一舉搶答成功,脫口而出:&ldo;同進士&rdo;。自保和殿傳臚(唱名)以來,幾歷三十年之久,曾國藩從未聽人當面說過這三個字。想不到,今天聽得如此親切。自然而然,面色大變,聚會不歡而散。
六十老翁,終於看不破一個&ldo;同&rdo;字,可嘆。只是,世間之人,搞得清同與不同其實無甚區別的,又有幾個?
名教
什麼是?之名,大約相當於今日所說的意識形態,即利用集體歷史、個體經驗以及因果邏輯總結出一些理念、原則,並以此直接或間接的規束現實生活。欲達到規束的目的,除了刑罰等強制性手段,也要使用一些宣傳推廣的手段;之教,就是宣傳推廣。那麼,所謂,就是政治思想宣傳工作。
鹹豐、同治年間,曾國藩幕府既是東南軍事、經濟的指揮中心,也是程朱理學的宣傳中心,不如此,不足以&ldo;轉移天下風氣&rdo;。因此,入幕之賓,既有軍事、經濟方面的專才,亦不乏大量政工幹部。其中佼佼者,乃有&ldo;三聖七賢&rdo;的品題;不過,這些人事,暫且按下不表,單說說幕客楊長年的&ldo;不動心&rdo;。
楊長年,安徽池州人。他在曾幕的理學家排行榜進不了前十,但是,他寫的《不動心說》,卻讓我們在百年之後還忍不住吟誦一番,其中警句,雲:&ldo;置之二八佳人之側、鴻爐大鼎之旁,此心皆可不動&rdo;。按:呂洞賓詩: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楊先生卻說,如果讓&ldo;二八佳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