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戰的每次大的戰役,分析敵我的兵力和作戰的方針,從而確定了中國軍隊進行武漢會戰的戰略和作戰指導方針。就是,各個戰區要積極出擊,牽制日軍的軍事力量,在武漢的外圍佈置重兵,鞏固武漢的核心地位,在大別山,九宮山,廬山等山區也要放置重兵,構築完善堅固的陣地,與此同時,在長江沿岸,丘陵湖沼和江防要塞也要加強兵力,在武漢較遠的地方,阻擊敵人,牽制敵人。各部隊的重點要放在外翼,爭取主動,以達到消耗和消滅敵人的目的。
在此時,蔣介石得知蘇聯紅軍在中蘇邊界上,和日本的關東軍發生了激烈交火,雙方投入了幾萬兵力。這讓蔣介石立即預感到這次交火,將給這場戰爭局勢帶來轉機,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日本和蘇聯的戰火越燒越烈的話,日本將會把兵力調往北方,整個中國抗日戰爭的壓力將減輕了很多;如果日軍不進行反擊的話,蘇聯還仍然對日本是一個大的威脅,可以起到牽制的作用。日軍會過頭來進攻中國,只有佔領了中國,他才有能力和蘇聯紅軍交戰。
於是蔣介石又調整了兵力部署,就派白崇禧兵團到大別山阻擊南下的日軍。
白崇禧剛剛部署好兵力,日本侵略軍開始侵略鄂東的各個縣,是從長江水路、黃梅、新洲和麻城小界嶺三個方向展開的。
在1938年7月25日至1938年10月25日間,爆發了著名的武漢會戰黃廣戰役。鄂東各縣相繼失守,在7月份,黃梅小池失陷,這是日軍開始正式侵入湖北境內;在8月份,黃梅縣城失陷;在9月份,廣濟、武|穴失陷;在10月份,蘄春、浠水、黃州、團風、新洲、陽邏都相繼失陷,在10月25日,武漢失陷。當時在黃州的一部份日軍就北上,向大別山進軍,先後侵入了羅田和英山,但沒過多久,日軍被頑強的中國軍隊打出了羅田和英山。爺爺說小日本以為我們山裡人膽小怕事,不敢出來阻擊,就沒有派多少人來,他們先很輕鬆地佔領了縣城,萬萬沒料到,中國軍隊和游擊隊是故意放開口袋,引日軍進來,然後繫緊口袋,關門打狗,日軍損失慘重,就放棄兩縣,撤出羅田和英山。
但在大別山的北麓,在河南的沙窩,日軍就沿著商麻公路向南下推進,雖說當時有國民黨的第三十軍和第七十一軍在抵抗,但日軍的裝備好,又有空中優勢,幾萬日軍壓境,中國軍隊拼死抵抗,從8月份開始到10月中旬,日軍一直沒有衝過防線,將大批准備南下進行武漢會戰的日軍擋在大別山北麓。基本上打破了日軍想從豫進入鄂東的軍事計劃。
黃廣戰役失利後,當時據守在小界嶺的第七十一軍奉命撤退。日軍見我軍主力撤離戰場,就乘勝追擊,在10月25日,日軍突破小界嶺,直接進入麻城,麻城縣城失守,30日,宋埠失守。至此,日軍就完全進入了鄂東。
隨著小界嶺的失守,中國軍隊完全撤退了,在大別山區開展工作是相當難的,由公開轉為隱蔽。爺爺不得不進入山區,儲存現有力量,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和日軍交戰。根據上級指示,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不能傾其所有兵力來正面與日軍交戰,,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來與日軍對峙;三分之一的兵力轉到敵人後方,化整為零,開展敵後游擊戰;另三分之一的隊伍撤到後方根據地,進行重新整編,然後再向前線補充兵力。爺爺的一班人馬,就是進入深山,轉到敵後,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
日軍相繼侵入鄂東各縣後,迅速在各縣的主要集鎮設據點,日軍的兵力部署,是根據各縣的戰略地位和軍事需要而定。佔領麻城縣城後,日軍就在中館驛、白果、宋埠、歧亭設立據點,在宋埠駐軍最多,是日軍的一個聯隊,在其他的據點常駐的是一箇中隊的日軍。但在其他的縣裡也駐軍很多,基本上是比較分散,日軍以為以他大日本帝國的武士精神能夠壓制中國人,所以在佔領後就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