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叢茂山、趙明山、潘國權等人,與當了幹部的抗聯老人的不同,是除了打了幾年鬼子外,這輩子就是農民,張口都是地道的莊稼嗑。
趙明山也在機槍連幹過兩年,我問叢茂山認不認識這個人。老人說,你一提名字俺就蒙了,那時俺們當兵的沒有名字,只有號數,叫&ldo;&tis;號戰士&rdo;。按班論,從1號到幾號、十幾號。俺剛參軍時是&ldo;6號戰士&rdo;,後來當到&ldo;2號戰士&rdo;,就是副班長,1號是班長。
趙明山開頭是&ldo;8號戰士&rdo;,後來也當到&ldo;2號戰士&rdo;。王傳聖、楊效康等人也都有號。抗聯1軍計程車兵,參軍後就沒了姓名,只有號數。平時嘮嗑,開會點名,戰場上下達命令,&ldo;3號掩護&rdo;、&ldo;4號衝鋒&rdo;,都只稱呼號數。你貴姓啊,家在哪兒呀,這種最普通的家常嗑都不準嘮。這是紀律。每個士兵的自然情況,只有連長、指導員知道。各級幹部也只稱呼職務,頂多加上個姓,&ldo;劉連長&rdo;、&ldo;王指導員&rdo;、&ldo;馬副官&rdo;、&ldo;韓團長&rdo;等等。趙明山從4連到機槍連、保安連,連裡幹部傷亡、調動,不知道換了多少茬,除了個兩姨舅舅馬長嶺外,頂多就知道個外號。
今人只知道當年的地下黨通常都是化名,誰曾想抗聯士兵的姓名也要保密,而且不是化名,竟然只是個號數、編號。
這在古今中外的軍隊中,恐怕都是絕無僅有的了。
任何事物都是環境使然‐‐讀者看下去就會明白,這種地下黨似的抗日武裝,為什麼只能出現在中國的東北抗聯。
&ldo;幼稚同志&rdo;
各地遊擊隊剛成立時,不約而同有句話,叫&ldo;不搶不奪&rdo;。
&ldo;鬍子進屯要煙土,官兵進屯要派飯,打精米,罵白麵,不打不罵小米飯。&rdo;黑土地上的老百姓,祖祖輩輩就希望有支不搶不奪的隊伍,保衛國家,保護地面,讓他們安生過日子,可這不是白日做夢嗎?而今,這樣的隊伍竟然真的來了。這樣的隊伍受到歡迎、擁戴是理所當然的,難題卻也隨之而來了。
除戰場繳獲外,遊擊隊的重要經費來源是打土豪。打土豪可直接獲取衣食,當然還有錢,錢能買到任何物品,包括槍彈。&ldo;1&iddot;26&rdo;指示信後不能打土豪了,這條財路就斷了。遊擊隊一切後勤補給全靠自己解決,抗日不掙錢,可抗日不能沒錢呀!有人提出抓個漢奸當人質,幾乎沒有不晃腦袋的,這不成鬍子綁票了嗎?殺掉漢奸沒有異議,用這種方式剝奪他們的財產,解決點兒抗日經費,就顧慮重重了。至於不能打土豪了,還可以向大戶募捐呀!抗日救國,出錢出槍出糧出人,各盡所能呀!可這些後來司空見慣的辦法,那時哪懂呀?
磐石遊擊隊成立後,許多農民趕來參加。誰不盼望擴大隊伍呀?可&ldo;不搶不奪&rdo;,養活不起呀。縣委宣傳部長是遊擊隊長,把這些人編成兩個隊,讓他們自己活動,不準打紅軍旗號,不然又搶又奪的,豈不壞了紅軍的名聲。百家長帶著隊伍來了,熱烈歡迎,人家有錢呀。結果,前者當了鬍子,後者幾天後也走了:光吃俺的,誰跟你們幹呀!
1934年6月9日,《孟&tis;&tis;關於巡視珠河縣團的工作致團省委的報告》中,在談到&ldo;關於遊擊隊的工作&rdo;時,說:
不搶不奪是到非常嚴重的現象,很多的值錢的有嫌疑的走狗以及富戶,可我們不捉,似乎要&ldo;保護&rdo;他們的利益似的。所以隊內窮的要命!隊員穿露肉露腳的棉衣的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