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5 頁)
所以我們今天要談的重點,不是愛情導致的問題,而是你個人對選擇的理解。”
沈航有點被侃懵了,好像已經隱約意識到什麼,身體前傾道:“老師,那麼依您看,我這種人能有什麼問題呢?”
起初他並不是真正來求助的,也不存在所訴說的那種心理衝突,剛開始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出眾,從帶著炫耀性質的訴說中得到滿足。哪怕有人批評其花心,他同樣會獲得滿足感,因為這種評價對他而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否定。
對於這樣的求助者,諮詢師如果看出來了,往往就對諮詢目標不抱期待,滿足對方的訴說要求就完事了。但對方既然已坐在面前,丁齊還是很盡責,又有些突兀地問道:“沈先生,您平時工作日在哪裡吃午飯,都是怎麼吃午飯的?”
沈航愣了愣,有些奇怪地答道:“我們公司不大,沒有員工食堂,午飯一般都是外賣點餐。”
丁齊:“你每天都是怎麼點餐的,需要花多長時間,總體上對午餐滿不滿意?”
沈航雖不明所以,但還是答道:“我一般都是聽同事推薦什麼,或者問別人什麼好吃,至於滿不滿意嘛,談不上,就那麼回事吧。”
丁齊又話鋒一轉:“這兩個物件該選擇誰,你問過父母嗎?”
沈航以略顯責怨的語氣道:“我當然問過了!但他們說都可以,就看我自己的意思,否則我哪會這麼麻煩?還跑來找心理諮詢師!”
丁齊終於把重點給引匯出來了。這個小夥子確實有點問題,可總結為“選擇依賴”或“外部推責”,雖然還談不上人格障礙,但性格上也是有缺陷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做出選擇,而且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利弊得失、有發生失誤的可能,所以選擇也是有責任的。因此有些人就回避自己做出選擇,從而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必負某些責任。
“選擇依賴”與“選擇困難”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別,主要在於想不想承擔責任,是否追求一種無責任的安全感或優越感。推責不是歸因,當選擇發生後果時,這種人又往往將有利的一面歸結於自己的因素,將不利的一面歸結於他人的因素。
有很多事情必須做出選擇,比如吃米飯還是吃麵條的問題,如果不吃飯就得捱餓,總是不吃飯就得餓死。但選擇的方式有很多種,依賴於他人也是一種方式,這就反應出每個人的內心傾向和行為習慣。
這還不是簡單地能否獨立自主、性格是強勢還是弱勢的問題,實際上這種人往往很固執、自我意識極強。
所以沈航的心理是矛盾的,他自認為條件出眾,能同時擁有多個足以被尋常人羨慕的選擇,從中得到滿足、進行自我肯定。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承擔選擇的責任。所以他真正的內心衝突,不是兩個物件誰更好,而是他自己有問題。
諮詢進入到這個階段,就可以協商諮詢方案和確定具體的諮詢目標了。丁齊指出了沈航的問題,剖析得很明白、很仔細,最後說道:“我們先確定一個小目標,制定一個能接受的方案。從自我認識的角度去調整日常行為,進而調整思維習慣,你就從每天中午點外賣開始好不好?”
推門離開前,沈航突然轉身道:“丁老師,我很佩服您,很想交個朋友,有問題也好向您請教,能不能留個聯絡方式?”
丁齊神態溫和但也很堅決地回絕道:“這違反我們的職業規定,也不符合工作要求,對心理諮詢本身更沒有好處。如果你有諮詢需求又不方便親自到場,也可以透過心理健康中心預約電話諮詢或絡諮詢,但效果還是來現場諮詢更好。”
心理諮詢師與求助者,不在諮詢室外發生現實中的關係,否則就偏離了職業身份。沈航是清楚規定的,諮詢會談開始前就有提示,可他還是提出了這個額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