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談話的全部內容,但是雍親王,赫連將軍,朔州,鳳台關這幾個關鍵詞連在一起已經足夠讓他推出事情的全貌了。 雍親王是先皇嫡子,與文帝乃是異母所出的兄弟。當年,先皇不顧滿朝文武的堅決反對立了庶出的長皇子為太子,即當今文帝。貞賢太后嫡出的二皇子卻只封了雍親王的稱號,偏安江南二十餘年。 赫連將軍則是胤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赫連景天,雍王妃的族弟。神威將軍賀蘭陵去世後,他接管了朔州二十萬大軍。 清江一役後,赫提與胤朝的平靜勉強維持了七年,互換皇子為質並不意味著兩國關係的永久修好,平靜的水面下暗潮洶湧。 阿烈古琪多年按兵不動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軍權旁落,行事處處受限,否則七年前他已經攻破鳳台關又怎會被賀蘭陵大敗甚至反攻流芳城,最後不得不向胤朝遣使求和,那場戰事的失利被阿烈古琪認為是他人生最大的恥辱。不過隨著兩年前布林特親王的倒臺,蘭斯洛亞時期的重臣已經徹底退出赫提的歷史舞臺。 二是六部遺民的不時作亂,蘭斯洛亞在位的早期,赫提並沒有對伽藍其餘六部實施趕盡殺絕的手段,然而發生在赫提四年的事情改變了後來的一切。那是赫提與胤朝長達四年的朔州之戰最關鍵的時刻,西列斯的沙曼丹王妃趁著蘭斯洛亞征戰前方,殺害了他的王后阿依達,擄走了他的兒子阿烈古琪。 朔州之戰以蘭斯洛亞簽下“一生之盟”宣告結束,即蘭斯洛亞有生之年,赫提軍隊不得踏過清江半步。南征慘敗,愛妻慘死,愛子失蹤,本來還有機會苟延殘喘的伽藍六部面對草原之王無邊的怒火失去了他們最後的生存機會。 因為母親的無辜慘死,也因為童年時代不愉快的記憶,阿烈古琪登基後對伽藍六部遺民的鎮壓、剿殺較之蘭斯洛亞有過之而無不及,若非六部遺民還有澤蘭沙漠為後盾,如今的伽藍草原恐怕就只剩下赫提一個民族了。 阿烈古琪對中原的野心和渴望天權是知道的,而今後患已除,他卻遲遲沒有動作,這讓天權隱隱覺得不妥,他擔心在阿烈古琪異樣的沉默下隱藏著更加可怕的舉動,而搖曳的出現解答了他所有的疑問。 隨著小屋內談話的進行,天權的神色愈加冷厲如冰,他握緊了手中的“秋水”劍,眼神中殺機已現。父皇近年以來身體欠佳卻遲遲未立儲君,他那位二皇叔看來是有些按捺不住了。
第三十三章
“想要把朔州作為換取阿烈古琪支援的籌碼麼?那樣的話,就算真爬上龍椅也是坐不穩的。”天權微微搖頭,在心底冷嘲道:“更何況你沒有這樣的資格,二皇叔。” 朔州是代郡甚至整個中原的北大門,憑藉鳳台關天險與赫提冬都流芳城隔江相望,朔州以南是一馬平川,一旦鳳台關失守,京師重地便再無屏障可守。 赫提立國初期,蘭斯洛亞曾在四年內七次大舉南侵,其中兩次攻下了鳳台關,駭得京城一班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臣多次上奏先皇要求遷都南下,在這種情況下,當時以太子身份監國理政的文帝不得不親征伽藍。 四年血戰,超過二十萬胤朝將士埋骨清江之畔,王朝四大名將中的三位——神威將軍賀蘭陵,徵北將軍赫連景天以及文帝的胞弟穆親王——都是在那場大戰中打出來的。 七年前蘭斯洛亞駕崩,阿烈古琪在先父喪期突襲朔州,同樣拿下了鳳台關,雖然最終被賀蘭陵及天樞、天璇擊敗,但胤王朝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小,可謂慘勝如敗。 這般慘烈的代價方換來的鳳台關豈是他父子二人為了一己私慾可以輕易葬送出去的,一思及此天權怒火更甚,冷厲的神色卻是平和下來,眼神中的殺機已然消失。 只是赫連景天,這位昔年戰功顯赫的王朝名將真會為了雍親王這番狼子野心甘願捨棄自己的一世英名?畢竟,雍王妃與他不過是遠房堂姐弟,就是雍親王真的稱帝,於他又能有多少好處。 再說,朔州的“青、白、朱、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