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荷李活道(第2/3 頁)
條街道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844年。
透過剛才店主的介紹,加上在學校裡面所瞭解的這樣一個百年老街,今天自己能夠腳踏實地這個老街道,心情不激動那是假的。張藝興懷著愉悅的事情,邊走邊看這個百年老街。他之所以高興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鄭家這個麻煩基本上算是解決了,他不相信鄭老二能夠再敢向他出手。
慢悠悠的逛著,突然一個攤位上擺放的幾個香爐,有一個香爐吸引了張藝興。於是他就走到攤位邊,蹲下看著攤位上的物件,說真的,張藝興沒有發現這個攤位上有什麼可以上手買下來的物件,要不是香爐他也許就從這個攤位前過去了。
一共三個香爐,還有一個少只腿的,三條腿就剩下兩個了。放棄這個少腿的,看那個品相還算不錯的。開始他也不打算拿起香爐觀看,就是用眼睛仔細看看,結合腦子裡所學知識,感覺這個爐子有點像宣德爐。即使現在他還沒有看底款。
搜尋一下記憶,他知道真正的宣德爐,是宣德三年,宣德皇帝命“呂震”等一些身邊臣子參照《宣和博古錄》、《考古圖》等一些書。同時又參照了當時比較好的幾種窯口的瓷器香爐款式為模板,而設計了幾十種香爐的造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後由宣德皇帝拍板了其中一種樣式,宣德皇帝拍板的就是後來人人讚美的宣德爐。由於當時原材料匱乏,鑄造香爐的風磨銅(純銅、紅銅)還是從暹羅國進口回來的。
在那個年代雖然人們沒有現代的鑄造工具,可是當時的能工巧匠也不是現在的人可比的。他們的智慧很少有人能模仿,更不要說是超過了。
為了讓所鑄造出來的銅香爐色澤晶瑩、溫潤、細膩。所以當時的鑄造工匠們在主材料銅裡又加上一定比例的金、銀、錫等幾種材料,然後又經過數次的加工提煉,最後才鑄造出來舉世矚目的宣德爐。
之所以到了現在收藏界一提起宣德爐,無不露出貪婪之心,想想自那個藏家不希望自己手裡有一個真真正正的明宣德爐。
夢想也罷,貪婪也好。總之當今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大開門的宣德爐,恐怕國家博物館也不一定有,即使有也可能是清三朝的仿品,不過能有清三朝的仿品也算很不錯了,現在也能值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根據史料記載:真正的宣德爐是宣德三年制造的(1428年)。當時鑄造出來的宣德爐數量不多,也是當時深藏宮禁的御用品。在以後就再沒有鑄造過,所以當時人只是知道名字,很難見到宣德爐。
在當時,(甚至到今天,)宣德爐之所以是名貴的工藝品(現在就得叫它古董文物了)就因為鑄造用的精銅、金、銀、錫在當時是很貴重的幾種金屬材料。
在當時宣德皇帝鑄造出來的有限數量宣德爐,是皇家御用,所以當時就有千金難求一宣德爐的說法。從明宣德到今天五六百年過去了,可是真正的宣德爐還依然是熱的燙手。別說是一爐難求了,就是真正的宣德爐想見到都難。
此時此刻的張藝興心裡想,真正的明宣德爐過億也是有人要的。這樣也許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看著眼前的爐子,張藝興在心裡一一對比,假如鑄造出來的爐子含鉛過高,那麼銅爐的表面氧化層一般會發黑或者是黑中帶綠。要是鑄造出來用含錫過高的材料,那麼銅爐表面氧化層就會生成綠鏽。要是含鋅過高,那麼銅爐表面會發黃,氧化層也不致密。
現在也有傳說:“當年是李自成把含有銅的一些東西全部給熔化後鑄造銅錢了”。所以現在世面上真的銅爐就幾乎沒有了。張藝興現在也管不了這個傳說的真假了。
看顏色、包漿、款式等等發現這個地攤上的這隻香爐有點意思。眼前的這個爐子有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