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新菱川(第1/5 頁)
從太子書房出來後,秦剛便被聞訊而來的喬襄文迎上了,一旁站著的是通知他的宮十二。
喬襄文當時在高郵聽聞秦剛在京出事,便遵其先前的書信安排,毫不猶豫地決定將菱川書院遷入流求,當然,主要跟來的多是老師,學生大部分便遣散了。
而入了流求的喬襄文及菱川書院的一眾核心,無不視秦剛為其精神領袖,若不是關於在大遼找到他的訊息傳回來,差點都要在這裡的書院裡為他設立祠堂牌位了。
喬襄文雖然未去執政院裡任職,但他不缺在這裡做事的弟子,尤其是與他一見如故的宮十二,所以這次秦剛雖然是悄悄回到流求,他卻是第一時間收到訊息,急急地趕來。
“徐之吶!”喬襄文一時控制不住情緒,竟然是直接上前擁住了秦剛而淚流不止。
此時距離他倆相識,一晃十年已過,秦剛看著此時的喬襄文,兩鬢之間已見白髮絡絡,又見其真情流露,同樣是不勝感慨。
“都怪我,此時重逢,卻應是喜事!走,一起去看看秦州這裡的新菱川吧!”喬襄文很快調整好了情緒,而秦剛聽了也欣然同往。
菱川書院的人員遷來流求後,自然都安置在了秦州。秦觀親自出面,在城中為他們選擇了最合適的地方,劃出來好幾十畝的地方,再建了一所新書院。
此處的大門與進去院落的牌坊,還是保持了原先的模樣,只是走進去後的房屋與佈局,既沿用了秦州現在在建築風格,又像是有了一些新的改造排布。
秦剛此時奇怪的感覺變得很強,這才若有所悟地問道:“僖老,這新書院是不是被你改了規矩或是方向了?”
“哦?徐之的眼力居然如此老辣,僅僅就是個表面就能看得出個一二。”喬襄文一邊十分佩服,一邊也在問道,“不知能否講講你的感覺?”
“我是覺得,現在的這處書院外鬆內緊,越往裡走,越是有著細緻做事以及對外防範的味道。不太像個讀書教課的地方,反倒是像個特別的衙門!而且,方才看到的一些學生,看著都是眼神收斂、訓練有素的模樣,所以……”秦剛說到這裡便停了下來。
喬襄文微微一笑,卻是緩緩地說起其他的事情:“早年祖父創立菱川書院,只想倡明孔孟之教,教習鄉里英才。倒也是出了孫龍圖(注:指孫覺,黃庭堅之岳父)與家父等人稍有些功名在身。只是這朝廷取士,數年一次,萬里擇一,四鄉八里的這些讀書士子,最終的出路何在?祖父將這個難題扔給了我。直到遇上了徐之之後,菱川書院才算找準了出路!”
“那是你我一見如故,志同道合!”
“之前對讀書出路的解讀,莫過於真宗皇帝勸學詩中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事實之上,只讀四書五經,一旦離開了出仕為官之外,大多卻只能落了個‘百無一用是書生’!但菱川書院自從興了格物致知學後,有志之士可繼續探尋大道,如李峰、袁良清他們成長為一方大家;平凡之人更多了各種出路:有人去做吏員,同樣有望補選官身;有人幫襯家業,可得錦上添花之益;有人一技傍身,倒也可以獨善其身;所以即使不能實現如聖人所言的‘平天下’之志,至少也可達到‘修身、齊家’這兩點!”喬襄文說完。
此時一起過來的宮十二十分認同,他便由此接過話頭來道:“僖老來流求後,先後看過了唐州的格致院與秦州的官學,便來找某商量,他說若是想研習格致學的師生,沒有必要另起爐灶,可盡數轉去唐州就行;而對於經史詩詞的學習,擁有蘇門多位學士坐鎮的秦州官學,更是難以望及項背,所以剩下來的人,卻是可以做一件新的事情!”
“哦?卻是什麼樣的新事情?”聽到這裡的秦剛有些好奇與期盼。
“喬某不敢掠人之美。正好,進明來了,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