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1982年初為了趕走黎巴嫩南部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直抵貝魯特郊區,佔據了黎巴嫩一半的土地,迫使巴解組織遊擊隊撤離黎巴嫩。1982年9月,美國海軍陸戰隊、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部隊作為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貝魯特,以色列軍隊從黎巴嫩舒夫山區撤出。
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可以時時刻刻的威脅著黎巴嫩南部地區,而黎巴嫩最南部的幾個邊境城鎮,也一直在以色列軍隊佔領中。
而提起黎巴嫩南部地區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武裝勢力,則可謂是黎巴嫩政府的引狼入室,是造成黎巴嫩內戰的罪魁禍首,和黎巴嫩如此混亂局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自1943年黎巴嫩獨立後的數十年間,在馬龍派和穆斯林溫和派治理下,黎巴嫩成為中東地區最穩定的國家,旅遊、銀行、過境貿易給其帶來高額收入,人民生活水平與石油國家不相上下,首都貝魯特更成為與蘇黎士並稱的國際金融之都和中近東交通、教育、文化中心,號稱&ldo;近東巴黎&rdo;,黎巴嫩鎊也成為和瑞士法郎、西德馬克一樣堅挺的國際貨幣。
然而從60年代起,由於穆斯林人口出生率猛增,一部分穆斯林極端分子要求修改《國民公約》,增加穆斯林的權力。而1971年後,流亡約旦的巴勒斯坦遊擊隊因干涉約旦內政、希望建立&ldo;國中之國&rdo;而被約旦國王用武力驅逐出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前往黎巴嫩。
當時的黎巴嫩基督教政府,出於阿拉伯同胞的情誼,接納了這些武裝人員,然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則再次忘恩負義反客為主,直接介入黎巴嫩內部權力鬥爭,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基督教勢力,使得黎巴嫩從此內亂頻生。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國內特別是南部地區的強勢,直到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迫使巴解組織遊擊隊撤離黎巴嫩為止。雖然在1984年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撤離貝魯特後,為牽制敘利亞支援的什葉派阿邁勒民兵和德魯茲民兵,經黎巴嫩政府的默許,巴解武裝從1985年起陸續重返黎巴嫩,但到目前還沒有恢復元氣,實力大不如以前。
第二十七章 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是黎巴嫩什葉派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成立於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創始人是穆薩維。該組織成立初期一直處於秘密狀態,1984年開始使用&ldo;真主黨&rdo;的名稱,1985年2月16日發表宣告宣告正式成立。
伊朗領土與黎巴嫩並不接壤,伊朗人也不屬於阿拉伯民族,但自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黎巴嫩與伊朗關係非同一般。1979年成功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確立了什葉派神職人員在伊朗的統治地位。這對於黎巴嫩什葉派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一些親伊朗的黎巴嫩什葉派激進組織隨後出現,諸如&ldo;伊斯蘭聖戰&rdo;、&ldo;地球被迫害者組織&rdo;、&ldo;革命正義組織&rdo;等。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這些組織在伊朗的支援下逐漸聯合起來,在1985年正式以&ldo;真主黨&rdo;的名稱亮相。真主黨的宗旨正像它在1985年2月16日宣告中所表達的那樣:&ldo;黎巴嫩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一個伊斯蘭共和國,因為這種形式的政治體制能夠確保黎巴嫩所有居民的公正和平等。&rdo;
至於真主黨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上述宣告中也提到:真主黨&ldo;聽從來自最高教法學家充滿智慧和正義的領導與指示,它體現在阿亞圖拉≈8226;霍梅尼這位穆斯林革命的點燃者和穆斯林復興的引路人身上&rdo;。可見真主黨毫不諱言它服從伊朗革命領袖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