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新來過(第3/4 頁)
安民自己村裡有個老木匠,奈何他家父母與老木匠家有點齬齪,農村裡裡有一些事情是說不清楚的,因為聽起來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才會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一說,有些家庭之間甚至可能會有幾代人的恩怨,所以陳安民家裡想讓他學點手藝才會另想出路。
兩個村子隔的不遠,都在一所小學讀書,陳安民比陳安邦小几歲,他哥哥陳安國與陳安邦是小學同學,兩人關係不錯,陳安國現在在鄉里的輪窯廠上班,陳安民的父母看陳安邦手藝不錯,便將他拜在了陳安邦的門下當徒弟,說好了學藝三年,出師後可以選擇是自謀生計還是靠師效力。
陳安邦從床上坐了起來,環顧四周,這不是我當年在濱城金家街租的房子嗎?陳安邦猶豫的再看了看,沒錯!
這是一個大雜院,從南面進門之後三面都是平房,原本是屬於集體性質的類似倉庫之類的場所,現在名義上還是集體的,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屬於私人的了,戶主姓隋,是個四十多歲的單身女人,也不知道是離異還是喪偶,反正沒見到她男人,她也在院子裡住,和兩個女兒女婿佔著東邊最好的幾間房子,北邊雖然是正向,但是北邊的山牆也冷一點,陳安邦等人就住在北邊其中的一間平房裡,無它原因,單純的比兩邊的便宜十塊錢,當時是三十塊一個月。
我不是在做夢吧!陳安邦仍然不太相信自己會穿越到從前,雖然他之前也看過類似的小說和電視劇,那個光頭山爭還沒有掉頭髮時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據說就是當年大陸第一部穿越劇,與tVb的《尋秦記》時間差不多,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可比中五百萬牛太多了。
“安邦,洗臉水打來了,先洗把臉。”正在尋思著,另一個徒弟馬愛民捧來了一個搪瓷臉盆。
馬愛民不是陳安邦的同學,他是陳安邦村裡的外甥,也就是陳安邦一個堂姑的孩子,在農村一般這種關係都可以叫老表,他家在縣城附近馬灣村,離陳安邦家所在的石塘村大概有七八公里的路程,馬愛民與陳安邦年紀相仿,不同的是他是讀完了初中沒有考上高中才出來學手藝的,所以他一般時候喊陳安邦叫名字或者老表,如果有客戶或是外人的時候則是喊師父。
徒弟給師父打水、做飯、洗衣服在當時是非常正常的行為,陳安邦記得自己當時學圓匠的時候,每天一大早要去師父家幹活,給師父家挑水、碾米、餵豬、拾糞、劈柴,到了農忙季節還要幫師父家插秧、割稻子,而且吃飯的時候要先給師父盛飯,師父動筷子之後才能上桌吃飯,師父吃完之前就要放碗,那三年陳安邦感覺天天累得像狗似的。
因為吃過那種苦不想那麼壓榨別人,再加上陳安邦家裡也沒有那麼多活,所以陳安民與馬愛民感覺在師父家幹活不是太累,再加上陳安邦的年紀與二人也相差不大,所以除了稱呼上的區別,其餘時間幾個人就像朋友一樣。
機械地將手放到盆裡,拿起毛巾擦了把臉,因為剛才做飯了,所以此時的洗臉水是熱水,也只有師父才有這個待遇,徒弟要起來做飯,做飯之前是沒有熱水的,三人也只有一個熱水壺,一般晚上就將熱水喝得差不多了。
熱騰騰的毛巾敷在臉上,陳安邦的思緒終於回到了現實,這不就是1992年在濱城攬裝修活計的時候嗎?陳安邦想到這裡,用毛巾使勁揉了揉臉,問道:“今天幾號了?”
“今天農曆是正月二十七,陽曆的話,好像已經是3月1號了。”馬愛民有塊電子錶,上面有日期和時間,雖然在當時不過十多塊錢的玩意,但在農村還是算比較高檔的東西。
一說這個時間,陳安邦好像也想起來了,今天好像是禮拜天,前世好像就是今天晚上,聽房東女婿隨口說過在證券交易中心有開戶資格證免費發放的訊息,他讓陳安邦等人去排隊然後他回收,因此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