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起一層神聖的光芒。他們明白,前方不遠就是“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尚書&;#8226;武成》)的商紂王的陪都——朝歌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殘暴的殷商王朝早已人神共憤。現在,周武王率領的仁義之師、威武之師兵臨朝歌城下,劍指無道昏君,上應天命,下慰民心,正是替天行道、匡扶正義的聖人之舉!
戰車上,身材高大的武王姬發(周武王姓姬名發)神情激憤,他歷數*物件——商紂王“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尚書&;#8226;牧誓》) 等等罪行,宣佈他領軍征討是“恭行天之罰”。人們的熱血開始沸騰,一股正義的力量直衝胸臆:面對即將開始的廝殺,與其說他們是為周武王而戰,倒不如說是為道義、為真理而獻身!
“……努力吧,勇士們,
願天神庇佑你們!
像虎、豹、熊、羆一樣勇猛戰鬥吧!
在商都的郊外,
讓我們一往無前,直到戰勝強敵!” (《尚書&;#8226;牧誓》譯文)
武王詳細制定了作戰時的戰鬥要領,甚至還宣佈了優待俘虜等紀律規定。吶喊聲中,人們在戰車的指引下開始向朝歌方向行進。只見車轔轔,馬蕭蕭,正如弓開滿月、箭在弦上,一場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會戰即將開始。
“商都的郊外”,說的就是3000年前商都朝歌城外的牧野!
但凡知道一點中國古代史的人,不管是從教科書,還是從《封神》之類的歷史演義,大都對“牧野”這個地方印象深刻。因為,這裡不僅是《尚書》記載的中國歷史的起點,也是儒家史觀的重要支撐。牧野之戰,是整個中華民族黎明時分最令人關注的一戰!
其實,牧野最初並非是指某個特定的地方,西漢《爾雅》中講過:“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意思是說:城市周圍是郊區,供人們耕種;“郊”的外圍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圍叫“野”,是野獸出沒的地方。可是到了後來,牧野作為一個地名再也沒有別的地方敢用,因為它殺氣太重,分量太沉。它作為周武王和商紂王之間的戰略決戰的戰場,分明就在朝歌城外不遠,今河南淇縣以南、衛河以北的這片地區。它像一塊路碑,已經重重地安放在晨光乍現的中華歷史之源!
值得注意的是,周武王《牧誓》開頭提到的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八個盟國中,大多來自西南的巴方。在這場改變歷史的戰爭中,他們將扮演什麼角色呢?
這一天,巴人已等了很久。 txt小說上傳分享
帝嚳和他的兒女們
還得再說說帝嚳這個人。
“炎黃子孫”這個說法,一般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多數人只隱約知道與上古時期的炎帝族和黃帝族有關。實際上,在如此廣博的中華大地上,現存各個民族,甚至包括漢族本身也不可能都是炎黃二族的直系後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一定有若干旁系、支系或附庸與炎黃二族碰撞、交流,共同形成如今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這種碰撞和交流,在上古時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他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嚳。
帝嚳這個人,在炎黃文化中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帝嚳姓姬,是黃帝的曾孫。據司馬遷考證,黃帝與正妃嫘祖有兩個兒子。次子昌意(大禹的曾祖)之子接替了黃帝的帝位,即傳說中的顓頊帝。黃帝與嫘祖的長子玄囂“降居江水”,似乎在長江邊生活。顓頊死後,玄囂之孫高辛氏即帝位,他就是帝嚳。原來帝嚳就是顓頊帝的侄子。
……儒家文人津津樂道的所謂“禪讓”,說白了就是黃帝的本族子孫輪流坐莊而已!
但司馬遷顯然很重視帝嚳,《史記》中講了他一大篇好話,說他“仁而威,惠而信”,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