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在三叉戟飛機承擔的專機任務中,乘機次數最多的還是江青。
江青既是毛澤東的夫人,又是&ldo;文化大革命&rdo;時期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位高權重,赫赫有名,所以,江青外出時乘坐專機的等級也是屬一屬二的。江青的身份特殊人人皆知,然而,江青乘坐飛機時的特殊需求卻是鮮為人知的。
一、她不準飛機在地面滑行
一旦江青登上了飛機,除了起飛前的滑跑之外,是不準在地面滑行的,這是我執行專機任務中碰到的唯一奇怪要求。乘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在起飛前有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即乘機者經過檢票後從候機大廳門口沿登機梯進入飛機客艙,飛行員啟動發動機後從停機坪沿滑行道進入起飛跑道的一端,接著機組得到允許起飛的命令後,加大發動機的功率,飛機滑跑增速到一定程度,離地升空。
江青要求機組要麼就立即起飛,要麼就停在那裡不動,所以,必須取消從登機到飛機進入跑道這段滑行的過程。其實,龐大的機身在平坦的滑行道上徐徐滑動起來,既平穩又舒適,無論坐在沙發上還是躺在床上,其舒適程度都不亞於高階轎車。尤其三叉戟飛機,三臺發動機位於機身的尾部,人坐在密封的客艙裡不會受到發動機聲音的幹擾,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江青竟如此討厭滑行中的飛機。
既然這位特殊人物討厭地面滑行,那麼,專機的組織者、專機部隊的領導為了滿足江青的要求,就提前將飛機用汽車拖到起飛跑道的一端,對正起飛方向擺放在那裡,登機梯也由候機室前的停機坪移動到跑道頭的飛機旁邊,準備飛機起飛的地勤人員也臨時把跑道頭當作停機坪在飛機周圍忙碌著。由於江青的專機長時間擺放在跑道的一端,這樣就完全打亂了機場的航空排程計劃,一架飛機佔著跑道,其他所有計劃起飛和外來著陸的飛機一概免談,停止一切飛行活動。
以潘景寅為機長的機組接到送江青從北京到海南島的飛行任務,當天一大早,機組人員提前到達機場做飛行前的各種準備時,遠遠望去,看到銀白色的三叉戟飛機早已停在跑道的南端,機頭朝北,與跑道的方向一致。飛行員的職業習慣告訴我,跑道上的飛機不是起飛,便是正在落地,總帶有運動的概念。然而,這架飛機卻靜靜地佔著跑道不動,給人一種很不正常的感覺。
當機組辦完飛行手續趕到飛機旁邊時,地勤人員已經忙了半天,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江青到場。此刻,我不時地望望天空,尤其注意起飛和落地的方向,因為,飛行員長時間停留在跑道上總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當我意識到這種特殊的專機任務才帶來如此特殊的安排時,那種不正常的感覺才逐漸消失。平時的飛行中,飛機落地之後必須迅速地脫離跑道,停在專用的停機坪上,隨時為其他正在空中飛行的飛機騰空跑道,創造有利的降落條件,其中也包括空中遇到特殊情況必須馬上要降落的飛機。
江青不允許飛機地面滑行的特殊要求,同樣也適用於飛機落地之後。
飛機以每小時900多公里的飛行速度,經過3個多小時飛行,到達海南島的陵水機場。北京起飛時,正是冬季的北國,寒風襲人,而海南島卻是春風送暖,另一番景象。為保持江青行蹤的秘密,飛機接近海南島時提前下降高度。高度越高,無線電波傳播的距離越遠。據說,美國的航空母艦就停在離海南島不遠的公海上,當時與美國還未建立外交關係,海南島又屬南海前沿,戰備的氣氛遠比內地緊張,空軍基地的戰鬥機也經常起飛巡邏。按江青不準地面滑行的要求,飛機落地後自然要停在跑道上。她的這個要求在北京是可以的,靠她的身份和權威,領導一聲令下,機場暫時封閉。然而,在海南島前沿,她的這個要求就不靈了。相反,也許正是她的到來,使那裡的備戰氣氛更濃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