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ldo;再去找一找!&rdo;潘景寅肯定地說。
等我再次到樓下找李平時,剛才遇到的那位機械師聽說是師裡的潘副政委要找李平,就主動提出要騎腳踏車去找。剛要動身,發現李平手裡拿著一個機械附件,風風火火地進來了,我立即讓他到潘景寅那裡。
我望著李平離去的背影,陷入思考之中。如果把機組所有的人叫到一起,像開會那樣統一講一講多好,何必這樣一個一個交代呢!可是,反過來我又用自己想出來的另一個理由給否決了,因為,這是三叉戟飛機頭一次執行如此重要的專機任務,這種下達任務的方式,不僅是為了保密,也是領導重視的表現。有時執行毛澤東夫人江青的任務時,不就是把機組主要人員叫到機場候機室裡,由空軍司令部胡萍副參謀長直接說一下就算是下達任務了嘛!也許是給每個人先打個招呼,到起飛的時間明確之後,有關領導會把機組集合起來再講一講的。這是自己頭一次參與執行這樣重要的任務,也不知道人家&ldo;子爵&rdo;號飛機以前執行林彪專機任務時是如何下達的,自己也不能為此去向別人打聽,這是領導們的事情。
根據專機師師長時念堂回憶,潘景寅於當天下午在師領導機關參加了師黨委擴大會議,他利用開會的時間,在司令部專用的訓練計劃紙上草擬了一份執行256號專機任務前的《訓練計劃書》,並當場交給師長批示,因為這是重要專機任務前履行公事的行為,師長主管任務。前兩天師長到阿爾巴尼亞執行任務剛回來,副師長到東郊機場接他的時候,在東郊機場飛回西郊機場的途中,副師長曾告訴他&ldo;林彪要動&rdo;。因為誰都知道林彪在北戴河,每年的國慶節前都要回北京參加國慶節慶典,所以,&ldo;林彪要動&rdo;已經成了有關林彪專機任務的代名詞了。黨委擴大會上,當師長看到潘景寅遞上來的《訓練計劃書》的時候,已經明白其中的一切。按以往的慣例,重要專機任務前的技術訓練是保證任務圓滿完成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像其他部隊的實戰演習那樣,透過訓練,不但可以使飛行員的技術與真正的任務飛行時有一個自然連線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透過實際飛行,發現飛機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師長本人在過去無數次專機任務中一直堅持下去的經驗。因此,師長什麼也沒有說,就在《訓練計劃書》上簽了&ldo;同意&rdo;。
任務的下達與執行,中間需要多長的時間沒有規律可言,計劃性比較強的任務例如送國家領袖出國訪問,時間就比較準確。大部分專機任務都沒有準確的實施時間表,有的甚至準備了很久以後,又被告知撤銷了。
在接受林彪專機任務的機組中,除了飛行駕駛員、空勤機械師之外,還有領航員、通訊員的業務崗位。對此,稍有一些航空知識的人都會感覺不理解。因為隨著世界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飛機上先進裝置的增加,逐漸取代了一些專業人員的工作。現代化飛機上的領航裝置fs飛行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與gps空中衛星定位系統,在國內甚至國際飛行中已經取代了領航員的位置。還有那些先進的通訊裝置更是如此,一個小小的手機都能全世界漫遊,別說航空資訊的傳遞了。相比之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飛機上,由於飛行高度比較低,專用裝置落後,機組領航員、通訊員就像飛機的千里眼與順風耳一樣在飛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專機飛行中須臾不能離開的業務崗位。
第二節 &ldo;九一三&rdo;事件爆發前的平靜
潘景寅下達任務之後,正好是週六,我被三大隊確定為任務值班機組成員之一留在部隊。也許大隊領導已經從潘景寅那裡知道我屬於任務待命,反正也不能回家,所以,就把我安排成假日任務值班機組。因為不能像別的同事一樣回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