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2/2 頁)
包括軍官、學者、保皇黨人、自由 主義者、社民黨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因聚會地點設在西里西亞克萊騷的 毛奇莊園而得名。該集團主張推翻納粹政權,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德國,1943
年 8 月 9 日,它擬定了題為《德國新秩序的基本原則》的綱領,要求恢復社 會道德,保證信仰和職業自由,拋棄極權主義,保護家庭,實行人民自治等。 &ldo;白玫瑰小組&rdo;是反納粹反戰的大學生地下組織,1942 年由慕尼黑大學
學生漢斯&iddot;朔爾和索菲&iddot;朔爾兄妹及哲學教授庫特&iddot;胡貝爾發起成立,以&ldo;白 玫瑰通訊&rdo;的方式在城內散發傳單和張貼標語,號召德國人民推翻納粹政權, 儘早結束侵略戰爭。該組織的規模逐漸擴大,在漢堡出現分部,活動範圍從 南部城市波及到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會戰後,該小組加緊活動,發動慕尼 黑的大學生上街遊行,但因此被納粹政權鎮壓,朔爾兄妹在遭受嚴刑拷打後 被處絞刑。
軍內密謀集團與七二○謀刺希特勒事件
1938 年起,武裝部隊中一部分中高階軍官形成了鬆散的團體,試圖暗殺 希特勒,用軍事政變的手段結束納粹統治,該鬆散的團體被稱為&ldo;軍內密謀 集團&rdo;。曾任陸軍總參謀長的貝克是密謀集團的精神領袖。
密謀集團成員大多主張恢復德國在 1914 年以前的國際地位,在國內復闢 霍亨索倫皇朝的君主政體。他們害怕希特勒的瘋狂和冒險會遭致西方大國的 強有力的反擊,並在戰後實行嚴厲報復,使德國的民族利益遭受嚴重損害。 他們中的一部分成員從人道主義或宗教教義出發,對納粹當局在佔領區實行 的血腥暴行極為憤慨,另一部分成員則不滿於 1938 年 2 月希特勒改組軍事領 導機構、自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行動,認為此舉表明希特勒奪了軍官團的 權,納粹黨凌駕於軍隊之上。這種情緒實質上是軍官團同納粹黨的矛盾關係 在新形勢下的一種表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