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收成尚可(第1/2 頁)
三國之黃巾少帥第一卷第73章收成尚可過了幾天,官府出了一張通緝令,便是那個邪教教主的通緝令。
只是和張鈺那張比起來,這些複製版的,顯然就是簡筆畫的程度,還略微抽象。
至於張鈺的那副想象畫,最後還是還了回去,這玩意誰留著都不好。又不是變態,留張通緝令畫像幹什麼?尤其這邪教教主,據說割掉蛋蛋,不過好歹還是個男的!
張鈺無所謂,反正那王誠答應,那邪教教主不會再出現在人前。那麼有沒有這個通緝令,其實意義不大。說起來,自己都還不知道,那傢伙到底叫什麼……算了,無所謂的。
“還有半個月……就可以收穫了!”張鈺看了看田裡的粟米,長勢還可以,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只能說還湊合。基本不能指望,這個時代的粟米品種,能有多大的產量。
“只要不出問題,那肯定是一場豐收!”陪著他過來的方大很激動,粟米的長勢真的很好,比他印象中的好許多。不出所料,豐收後的產量,至少比預計多五成。
大漢的田畝制度有些坑爹,比如說有大石和小石的區別,也有小畝和大畝的區別。
按照小畝下田的平均產出,按照大石來計算,就是每畝只有一石的產量。
一小畝合0288市畝,就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以下田的標準,不到兩百平方米的土地,產糧一石,還有什麼不滿嗎?普通田地,那都是產糧三石,高產田甚至可以達到十石。
所以漢末就不是缺糧食吃,才開始出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沒有常平倉,遇到災情的時候,朝廷根本沒辦法及時從各地調糧食去賑濟。
地方官府,本身也沒有儲備糧食的習慣。
突然一場天災人禍,百姓背井離鄉,抵達下一個郡避難。
可人家府庫裡面,就沒有用於賑災的糧食,有也是要上交的。
於是流民根本得不到安置,很多死在路上,很多賣身為奴。更慘一些,就是明明南方有些郡,一畝田地幾石糧食,糧食多到可以釀酒,他們這裡還要易子相食。
“就因為常平倉的管理容易出問題,然後就不做……”張鈺對這些皇帝腦子真不抱什麼希望。
後世的糧倉一查就失火,沒幾個屁股是乾淨的,可國家糧油儲備敢不做嗎?
總結經驗,張鈺就在太平鎮設定一個道倉,遇到天災人禍,太平鎮的教民,可以在道倉裡面無息借糧,不過明年有收成要換回來。
這玩意是非盈利政策,還花費人力去管理和維護,不過財政的公共支出,說穿就是那麼一回事。
“教主之言,的確是發人省醒。”方大聽到張鈺的嘀咕,連忙附和,“以前從未知道有常平倉這種存在,現在才知原來是早早被廢掉。若是現在依然保留,怕這天下也不會亂成現在這個樣子。”
話雖如此,方大和他的鄉親,基本是被黃巾起義波及的。
也就張鈺後續開導過,同時也不傻,看出那些豪強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吞併他們的土地,順便再殺良冒功。黃巾作亂導火線,沒這事,他們對自耕農的蠶食也從來沒停過。
倒不會沒辦法報復這些豪強,就把責任算到太平教黃巾軍頭上來!
教主是好人,當時他們自己的糧食都不太足夠。為了養活他們,想方設法去弄糧食。
如此又過了十天,整個太平鎮開始忙碌起來。
秋收已經到達,田畝雖然不多,不過也承載著整個小鎮的希望。
“畝收四石!”糧產被稱了出來,稱量者高呼,不少人聞言都歡呼起來。
只要有點農耕知識的,都知道這剛剛開墾的新地,能有畝產兩石已經很不錯。
按照這個產出,等到明年田地成為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