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那就要對著俄羅斯的驕傲和希望‐‐俄羅斯的知名人士,對著俄羅斯的政治象徵‐‐議會和政府開槍。
軍隊當然不能邁出這一步。作戰部隊總是想緊隨事件的發展、但總是試圖跟上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瘋狂而矛盾的行動,他們現在正帶著痛苦的恥辱退回自己的基地,關掉無線電發報機,在郊區的街道上&ot;迷失方向&ot;,靜靜地停在暗暗的夜幕之中。
***
在軍人們的所有的答記者問和回憶錄中,不知為什麼總是固執地把裝甲車隊沿薩多夫環城從柴科夫斯基大街向斯摩稜斯克廣場調動稱為對莫斯科街道的&ot;巡邏&ot;。但這決不僅僅是巡邏,面是一種最後的、絕望曲舉動,即試圖用轉移軍車和武器恐嚇,渙散和驅散白宮周圍的人群。不管怎麼說,在地下隧道內的一輛軍車上被掩了一塊帆布,一個人跳上裝甲板,於是便從艙口響起了警告的槍聲‐‐一個小夥子倒下了。裝甲車猛然朝後退去,車後拖著小夥子那具奄奄一息的軀體。還有兩個衝上去救助的人也被打死了。
血跡久久地留在瀝青路上。德米特里&iddot;卡馬裡、伊利亞&iddot;克里切夫斯基和弗拉基米爾&iddot;烏索夫這3個年輕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他們水垂不朽。
這是一件那個晚上無論是軍人還是我們看來誰也不想發生的事情。這件事本可以不發生‐‐只要軍車指揮官一聲&ot;原地不動&ot;的命令就行了。然而這又是一件預料之內的事情,因為人們數小時連續處在可怕的緊張之中,一直在等待著最可怕的時刻的到來。
但這個犧牲畢竟讓所有的人一下子都清醒了。這天早晨在自己副手的壓力下,亞佐夫元口中發出了關於從莫斯科撤軍的命令。
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們在眾多的槍口保護之下昨天還感到自己信心百倍,現在卻處於命運他關的時刻。他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緊急狀態委員會召開的最後一次混亂不堪的會議一直在無休無止的歇斯底里氣氛中進行,這一點從莫斯科第一市委書記尤里&iddot;普羅科菲耶夫的話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說:&ot;最好給我一支手槍,我自殺了事。&ot;
順便說一句,現在普羅科菲耶夫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商人。
8月21日早晨,整個國家都從恐懼和麻木中醒來。難道還要繼續流血嗎?難道一切還汲有結束嗎?電臺和電視臺繼續播放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命令,儘管情況已經急轉直下,但被自己所作所為的責任嚇得驚惶失措的紫急狀態委員會在垂死掙扎,因此他們冒險的可能性依然極大。
但是亞佐夫元帥已經作出了決定‐‐軍事武裝開始漸漸撤離莫斯科。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會議召開了。
1991年8月21日
14時15分,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巴克拉諾夫和季賈科夫乘坐的蘇聯總統專機起程前往&ot;福羅斯&ot;,盧基揚諾夫和伊瓦什科乘坐另一架飛機一同前往。
16時;3分,從&ot;弗努科沃&ot;2號機場一架圖一134飛機起飛前往福羅期。帆上坐著西拉耶夫、巴卡京、魯茨科伊、普里馬科夫和10名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
19時25分,載著叛亂分子的飛機在&ot;別裡別克&ot;機場降落。
戈巴契夫拒絕同叛亂分子們談話,他只是對他們進行一番嚴厲的道德訓斥。他們無言以對。原總書記面前站著的是一支自殺者的隊伍:雖然他們身份不同、面目相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他們都已成為過去。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成了他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