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傳說也罷,猜想也好,最後歸於一致的認識就是,這位董鄂氏姿容絕代,才華出眾,在佳麗三千的後宮中贏得了順治帝專一的愛情,並至死不渝。那麼,這個董鄂氏到底是何許人,她有著怎樣的魅力,能贏得順治帝的傾心相愛?
香消玉隕,多情天子空遺恨
順治手書&ldo;敬佛&rdo;碑(拓片)福臨的百般勸慰和關愛並沒有減輕董鄂妃因失去愛子所產生的精神痛苦,本來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體,又雪上加霜。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玉殞香消,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氏死時&ldo;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崩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rdo;。
愛子愛妃的接連死去,使福臨的精神幾乎崩潰。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棄江山社稷如敝履,執意要出家為僧,並讓和尚溪森為他剃了發。後來由於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為要挾,才逼得福臨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福臨悲慟欲絕,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身後遭冷遇的董鄂妃(3)
董鄂氏死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臨諭禮部:&ldo;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l;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r;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諡曰&l;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r;。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rdo;
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ldo;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l;天&r;&l;聖&r;二字為歉&rdo;。福臨為什麼以無&ldo;天&rdo;&ldo;聖&rdo;二字為歉呢?因為清代諡法,皇后諡號的最後四字為&ldo;&tis;天&tis;聖&rdo;,&ldo;天&rdo;代表先帝,&ldo;聖&rdo;代表嗣帝,表示該皇后與先帝和嗣帝的關係。如孝莊文皇后在太宗時&ldo;贊助內政,既越有年&rdo;,以後又輔佐順、康二帝。所以她的諡號最後四字為&ldo;翊天啟聖&rdo;。而董鄂氏諡號的最後四字為&ldo;溫惠端敬&rdo;四字,明顯比有&ldo;天&rdo;&ldo;聖&rdo;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臨感到內疚。
順治帝命令上至親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婦齊集哭臨,不哀者議處,幸虧皇太后&ldo;力解乃已&rdo;。
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ldo;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rdo;,後被勸阻。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皇后喪事中也未見過。
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福臨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有108名僧人誦經。整天鐃鈸喧天,燒紙施食,香菸燎繞,紙灰飛揚,經聲不斷。在&ldo;三七&rdo;日(第二十一天),將董鄂妃的屍體連同梓宮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舉火。火化後,將骨灰裝入&ldo;寶宮&rdo;(骨灰罐)。
清制: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過27天後,再用硃筆。而董鄂妃之喪,福臨用藍筆批奏章,從八月到十二月,竟長達4個月之久。
此情可待成追憶
寵冠後宮的紅顏知己魂歸西天,給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痴情天子福臨留下了無窮的哀戀和回憶。為了彰顯董鄂氏的賢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