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又有人受傷(第1/5 頁)
壓制蜂窩煤球的模具早就讓石鐵匠父子打造了幾十套出來,全是人力手工操作。
當然,等到以後技術條件成熟了,依然要打造一條以水力為驅動的半自動生產線。
每個工廠的水渠都已經建設完成,隨時可以通水,也預留好了安裝大型機械裝置的位置,就等冶煉廠能大量提煉鋼鐵,然後鑄造大型機械了。
當然,想要大量冶煉和使用鋼鐵,必須得經過朝廷許可才行,否則就不只是違法的事情了,還有可能被人誣陷為意圖謀反。
所以,白青羽必須想法走正規渠道得到這個許可。
她心中的計劃是透過李公公,讓皇上派一名心腹到冶煉廠來監督生產,你看到什麼學到什麼,事無鉅細都上報給皇上,也順便把工廠研究出來的技術成果交給了皇上,以此展示自己對皇上的忠心,順便也把皇上拉到自己的利益戰船上來。
無論皇上想要她的任何技術,她都會大方地交出去,順便提幾個小小的條件。
至於粘土和煤粉的配比,白青羽也不知道,讓組長賈先鋒帶著工人去琢磨。這個很簡單,先按照十比一、十比二、十比三、十比四和十比五這五種配方,小批次各生產一些出來,然後交給食堂和烘房那裡試用,由大家一起來總結每個配方的優缺點。
白青羽還知道一種配方,就是一千比一千,能生產出十厘米高的煤球兩千六百個到三千個,但是需要加入助燃劑。遺憾的是,她現在造不出來那種助燃劑。
最終確定下來的配方是十比三,也就是一千斤煤粉加入三百斤粘土,可壓制出十厘米高的煤球一千二百個。這個成本比較高,零售的話,至少要賣兩文錢一個煤球,否則無利可圖。
原煤不值錢,但是挖煤要人工,向錢匯旺購買要一文錢十斤,加上粘就是一百三十文左右。工人生產按講件算,把研磨、攪拌、壓制和堆碼等工序加起來,少算點,每十個兩文工錢,生產一千二百個就要二百四十文。
再加上後續的倉儲、轉運、廢損、稅收以及房屋和裝置的折舊,每千個煤球的成本在六百文左右。其中,房屋和裝置損耗佔了大頭。
如此算來,她的出廠價就不能低於一文錢一個。而零售商要租鋪面、要交稅、要送貨上門,車馬和煤球的損耗相當高,所以兩文一個的零售價依然屬於最低利潤。
但是這個價格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實在是有點高——因為山上的柴草不要錢啊!
所以她的目標客戶只能是中上收入的人群和商鋪。希望所有需要用火的商鋪都能接受蜂煤吧!畢竟蜂窩煤的優點也多:燃燒時熱量大、溫度高、少煙塵、易儲存、不需要人專門燒火、隨時有熱水。
她弄不出助燃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要想降低成本,只能等今後改半自動生產了。另外,運輸條件若是能得到改善,也能降低包括原煤在內的很大一筆運輸成本。
她還給組長賈先鋒指點了一個方向,就是可以把鋸木粉、秸稈粉摻與其中,同樣可以製作出優質的蜂窩煤,但是配比還是需要賈先鋒自己去琢磨。
因為蜂窩煤的生產製造基本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所以不設技術總監,由賈先鋒同時擔任組長、技術員和質檢員。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工作由葫蘆溝的人來幹,都得發毒誓。
像搬運、碼放、裝車、送貨等沒啥技術含量的工作,就對外公開招工,計件發薪。
在煤廠總共耽擱了不到兩個小時,白青羽便去了冶煉廠。
冶煉廠也分兩部分,一部分負責用礦石提煉金屬,或是把購買的生鐵、銅、鋁等金屬進一步精煉提純,去除雜質。另一部份則是負責用金屬打造各種成品。
因為焦碳還沒有製作出來,冶煉廠現在還不能大量鍊鐵,也沒有找到可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