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國之大計(第1/4 頁)
一頓慷慨之詞,迅速點燃現場氣氛。
他的這番話,說出了學子們的痛點,也說出了學子們的心聲。
報國無門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不僅僅是自己有志難伸,也是看到山河塗炭,百姓痛苦時,卻讀書無用的虛弱無力。
眾新晉臣子紛紛跪下,異口同聲地說道:“願為再現盛唐之世、百姓安樂而肝腦塗地!”
李北辰單手“唰”地一下合上扇子,拍在大腿上,站起身來,激動地說:“太好了!朕何其有幸能得你們這樣有抱負的賢才。大明王朝的百姓終於有盼頭了。”
眾臣子們錯落地說著類似下句的意思:“大明有聖上這樣的賢能之君是百姓的福氣。”
李北辰帶著幾分沉重地說道:“諸位愛卿快快落座。
朕今日招你們來。只為跟你們剖開朕的拳拳之心。你們已入朝堂數日,是否已感受到朝堂的複雜冗餘。這才是真實的官場和真實的天下。
國家這麼大,每一個決定,都人去落實去傳達。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利益。想要做成一件事,需要非凡的智慧,也需要非凡的毅力。希望五年、十年之後,在座諸位莫忘今日鴻鵠之志、報國之志,始終都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做大明王朝的脊樑。”
七個人裡至少有四個紅了眼圈,均被李北辰所撼動。
還有三個沉默不語。
其中就有大高個子趙宇航。
李北辰望向趙宇航,“趙卿你可是有話要說。”
趙宇航掀起袍子,端正地跪在中央,拱手直望向李北辰,眼裡閃動著淚花:
“臣的父老鄉親,無一不辛苦耕種,可這些年年景很差,稅賦卻比以前更重,留存的米只夠果腹。草民的弟弟因為饑荒餓死,草民的妹妹因為饑荒賣給了人家,草民的很多忠厚老實的同鄉卻落草為寇,過著殺人越貨刀尖舔血的日子......天下到底有可能倉稟實百姓安嗎?”
又轉頭看向其他人:“之前是誰之前豪言壯語若能中舉,定要對皇上陳述民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皇上就在眼前,怎麼一個個都不說從,成啞巴了?我今天死也就死了,百姓何其無辜?!”
眾人皆被搞了個臉紅。
趙宇航說的這些話,令李北辰響起陳寧,想起了以前刺殺自己的土匪軍事王金寶......
他們的親人都在自然災害裡被餓死。
只是有的人幸運,讀書有天賦,被好心人所搭救;有的人卻不幸,大字不識,只能落草為寇,靠蠻力和狠辣活下去。
李北辰紅了眼圈,感到心痛和內疚。
於他而言,因為沒有類似的經歷,雖然感到同情,但並不是那麼真切;但於當事人而言,這些被活活餓死的人,卻都是至親至愛的人。
李北辰捫心自問,無法想象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活活餓死的絕望和痛苦。
他不過是個二十一世紀的普通人,來這邊讀了十幾年的書。
雖然讀了歷代帝王的治國之道,可這些能寫下傳世經驗的帝王,他們所在的王朝最後不都滅亡了嗎?
哪一個王朝又真地千秋萬代呢?
而他也不過坐上這個位置兩年。讀書歸讀書,該如何管理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家,他不過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又不是讀歷史學專業,或者政治學專業的,他也拿不準啊。
到底什麼樣的政策好,什麼樣的政策不好呢?
比如王安石的政策看起來很好啊,很符合現代經濟學理念啊。可是偏偏就失敗了。
加上他確定自己在一本書裡,他始終有種虛幻感,有時他真地想就此擺爛,有時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一場無用功。什麼東西最後到了基層都變了樣。
有時他靠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