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8章:院訓,張口即傳世佳句(第1/2 頁)
二月二,龍抬頭。
距離歷山書院招生截止日還有三日。
報名者已突破三千人,特別是八到十五歲年齡段的,佔了足足有兩千人。
可惜,數量很多,合乎要求的卻很少。
對那些“十歲尚不能寫字、十五歲不知經史、三十歲不曉禮數”的混子,自然不予選用。
不過。
對那些文字基本功不甚紮實,但頗有天賦的年輕學子,夫子們在考量一番後也會破格收下。
與此同時,歷山書院的“義學”之名也傳播開來。
很多百姓讚賞孔家有大格局,掙錢不忘建私學反哺百姓。
當然,也有一些對孔家恨之入骨的商人宣揚孔方建書院,只是為博取名聲,然後賺取更多金錢。
對這種帶有譏諷寓意的壞話,孔方向來不予理會。
有這功夫,他不如想著該如何掙錢。
二月五日,黃昏。
歷山書院招生正式結束。
共招收小學(8-15歲)一百五十人,大學(15-35歲)一百二十人。
八成以上都是齊州人,剩下幾十人也來自齊州周邊。
像青州、鄆州這些繁華州城的,很多貴族子弟都選擇貴族私學,即家族內的所有孩子選擇一個當地名儒教授。
他們不差錢,自然也就看不上現在的歷山書院。
二月為歷山書院學子的考察期。
若有學子違犯院規者,直接就會被趕出歷山書院。
此外,書院設定的還有日考、月考、季考、若多次不達要求,也將會被驅逐。
在歷山書院想過吃喝不愁的安逸日子,想做個混子,根本不可能。
即使天賦平庸者,在繁複的教學與訓練中,也能將其培養成精於科舉的應試達人。
這一刻。
孫復、李載、孔方站在書院外的歷水前,心緒萬千。
所謂萬事開頭難。
大家的計劃終於要開始正式運轉了。
孫復望著清清淺淺,緩緩流動的歷河水,開口道:“當下,歷山書院日常運轉已無問題,《歷山書院教條》也已梳理完畢,不日便可刊印成冊,獨缺一條院訓,放於扉頁。二位可有建議?”
“院訓?不知泰山書院院訓是何話?”
孫復面露尷尬地說道:“文為道用,舍傳求經。”
“兩日前,老夫還覺得此話也適用於歷山書院,但與齊阿公暢聊一夜後,發現‘重策論而輕詩賦’的精貢舉之論,也並非科舉改革的最好方式!”
聽到此話,李載和孔方都笑了。
兩日前,在討論學堂課程、分享講義時,孫復與齊老夫子辯論了一番。
這兩位的理念完全相反,一個重詩賦,一個輕詩賦。
然後,二人便開始辯論起來。
孫複稱詩賦過於流於形式與言辭,於朝廷並無裨益,此風絕不可長。
又講到當下的大宋急缺能夠提供治國之策的文士,而非只會附庸風雅、搞花樣詩賦的詩人詞人。
還說到,詩賦只是小道,義理才是大道,捨本逐末乃是當下科舉最大的弊端。
孫復講了許多,但齊阿公一句話便將孫復噎死了。
齊阿公講:“若朝廷大興治國富國的義理策論,那未來能夠入朝堂為官的,將都是官宦之家、貴族鉅富家的子弟,窮人家的孩子再無當官的可能。”
此話的道理很簡單。
在如今資訊閉塞的大宋,朝廷的稅收如何?軍事力量如何?鹽鐵酒茶的商業貿易如何?各個州府又在官家心中擔任什麼作用?等等一系列涉及國策的資訊。
齊州的學子們,基本都